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520水产科技周重磅来袭与水产顶级大咖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8
白癜风病初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1422515899715777&wfr=spider&for=pc

过去,人们对老一辈渔民的印象是身穿蓑衣、泛舟湖上、皮肤黝黑、生活艰苦,仿佛与“科技”两字永远沾不上边;如今,新一代渔民用上了无人机、无人船、自动投料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现代渔业工具,处处充斥着科技的气息。

纵观我国渔业快速发展的这30年以来,每一次育种技术的攻克,饲料工艺的改进,动保配方的迭代,养殖模式的变革,加工技术的升级,设施装备的研发……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为渔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兴渔”,立足渔业发展现状,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为渔业赋能,是新时代下推动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至年,渔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可见,迈向渔业现代化新征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未来渔业发展是质量和效率变革的内涵型增长。今后,我国渔业科技创新将从资源环境、水产种业、水产养殖、渔业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装备和信息化六大领域入手,并成为未来一个阶段内渔业科技创新的六大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渔业科技化发展,由湛江市水产学会、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湛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主办,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承办的“水产科技讲座”的大型线上培训活动将于年5月20日上午8:50正式举行,并邀请中国水产学会、广东水产学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

本次活动围绕“学术讲述生活,科技惠普民生”主题,盛情邀请重量级嘉宾: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柳学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熊善柏、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成永旭、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鲁义善。

水产科技周

重磅来袭!

与水产行业顶级大咖

来一场浪漫的“约会”吧!

指导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广东水产学会

主办单位

湛江市水产学会

广东海洋大学

湛江市科学技术协会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湛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承办单位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活动议程

活动时间:年5月20日周五8:50-12:00

活动地点:腾氏水产视频号

活动类型:视频直播(PPT在线讲课+互动答疑)

重磅专家

柳学周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题目:黄条鰤繁养殖技术开发助力产业转型绿色发展

个人简介:柳学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协全国海水养殖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养殖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热带海洋学报编委,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理事,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等。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山东省先进工作者、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海水鱼类繁育理论与增养殖技术研究,在鱼类生理生态学、繁殖生物学、增养殖学、生殖与生长内分泌学、养殖模式与养殖新品种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成就,系统研究了30多个鱼类生殖轴、生长轴、色素轴等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内分泌调控原理,研发了20多种海水鱼类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10多种形成产业化,经济效益显著。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行业专项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30多项。获各级科技奖励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市级科技奖励5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SCI30多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5项,行业和地方标准8项。

熊善柏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题目:池塘养殖草鱼的提质加工与保鲜技术

个人简介:熊善柏(-),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和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及专家、湖北省淡水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和秘书长。

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共84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部级41项。在水产品加工保鲜理论与技术、蛋白质(淀粉质)结构与功能特性、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已获省级鉴定成果34项,获省部级成果奖励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5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制订湖北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篇,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9部。被评为武汉市第二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水产发展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湖北省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优秀专家和优秀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产业化专家。

成永旭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题目:蟹类养殖和绿色发展趋势

个人简介:成永旭,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虾蟹体系淡水蟹生态系统养殖岗位专家、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海水养殖学、中国水产学会第十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水产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第五届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生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会。

多年来主要聚焦经济蟹类和小龙虾的养殖,特别是河蟹品质和品种选育、营养调控研究,构建了全程饲料和营养调控下的河蟹高品质养殖技术体系,以及稻-小龙虾和稻-河蟹种养工作。长期在水产养殖一线指导养殖生产,相关成果除在长三角推广以外,还向我国台湾和西部地区如贵州、青海、延安等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2),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排名1)。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

鲁义善教授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题目:基于全生命周期防护理念的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技术

个人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水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国际食品法典(CAC)抗菌素耐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工作组成员,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研究方向为水生动物健康评估,主要集中在鱼类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