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嘉兴记者张世新通讯员徐潇卓俞海江
石门,子恺故里。4月24日,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两周年庆祝活动暨桐乡农业嘉年华开幕仪式在石门镇举行。
作为桐乡市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生在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机遇的“风口”之上。
两年过去,这个扎根石门湾,与石门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开发区发展又如何呢?
在农业经济开发区两周年庆祝活动上,农开区管委会主任、石门镇党委书记穆海英现场用四个“这两年”分享了农开区两年的“成绩单”。
这两年,农发区聚焦招商引智,打造产业蝶变新模式。坚持招大引强,主动对接并引进现代农业、精深加工、种子种苗等领域的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共引进项目24个,合同金额超20亿元,其中华腾石湾未来猪场、隆宸食用菌基地等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坚持加大人才培育,注重院校合作,成立了乌克兰院士专家工作站、宁波大学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产学研基地,累计开展院校合作6家,聘请农业专家10人,引进各类农业人才26人、其中硕士以上9人,培育农创客22人,为农开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这两年,农发区聚焦健康农业,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率先建立全域绿色防控系统,绿色防控覆盖率8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98.2%。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平均每年减量8%以上。创新循环模式,依托食用菌产业,创新“稻-菌-经”循环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强化“三品”认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累计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
这两年,农发区聚焦数字农业,打造智慧升级新模式。一大批数字项目纷纷落地,桐乡市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桐乡农科所三新实验基地、石湾特色生猪智慧养殖数字牧场等顺利建成,无人农场、石门湾粮油数字加工厂等正稳步推进中。智能装备更加完善,蘑菇采摘机器人、三次发酵隧道、5G巡检机器人、自动饲喂系统等高科技智能装备频频现身农业生产。数字系统逐步完善,先后建成石门湾智慧农业云平台和数字乡村系统,其中数字乡村系统登上央视舞台。农业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这两年,农发区聚焦共同富裕,打造产村融合新模式。建设美丽乡村,顺利建成“果菊飘香子恺路”并获评年浙江省美丽乡村风景线,成功打造子恺漫画村和国际蘑菇村。开展产业抱团,创新推出产业组合抱团经营模式,已成功实行大米区域抱团、蚕桑互惠抱团和杭白菊订单抱团三大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累计为农户增收约万元。强化品牌建设,成立石门湾优质农产品联盟,推广使用“石门湾”区域公共品牌。
两年时间,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将“省级果菊特色农业强镇”、“省级田园综合体”、“罗家角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嘉兴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等一项项荣誉收入囊中,绘就了一幅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美丽画卷。
“农开区以仅占全市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2.5%的农业总产值”,桐乡市副市长徐刚说,农发区已累计培育华腾石湾、隆宸食用菌等新型农业主体92家,杭白菊、水果、食用菌3条全产业链布局愈发清晰,“一心两带七区多园”的现代产业格局正加速成型。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下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