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非常特别的是,该项目是“保险+期货”模式,首次以生猪为保险标的、以期货价格为保障依据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通过对生猪价格波动进行合理、高效的风险分散,有效兜底养殖户经营风险,化解生猪市场风险,保障生猪稳定供应。当天,平安产险成功落地了首单期货版生猪价格及收益保险项目。
生猪稳产保供是“三农”工作重点任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生猪生产和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及猪肉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近两年,生猪养殖业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产能下降,出栏价格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生猪养殖户复养的积极性较高,但受到生产资料端(小猪和饲料)价格上涨、缺乏有效金融支持及风险对冲工具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户及养殖企业仍面临着较大养殖风险。
针对这一痛点,平安产险推出生猪“保险+期货”模式,联合生猪养殖户、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公司等多方力量,以期货市场价格(非现货市场价格)作为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更加精准反映未来市场预期,提高保险设计的精准度,有效保障生猪养殖者收入稳定;同时,引入同在期货市场有相应产品的生猪饲料价格,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降低养殖风险。该模式填补了合理分散价格风险的空白,是对我国传统农业保险的必要补充和有益探索。
年至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对“保险+期货”做出重要指示,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不断实现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升级。平安产险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实质上是在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为了解决既要确保农产品供给,又要防止价格大幅波动伤及农户及企业的问题,保险机构携手期货行业融合各自风险管理优势,利用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分散的新型农业保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庹国柱认为,生猪期货品种的上市对稳产保供具有重大意义。希望随着生猪期货的不断成熟,保险公司不断创新和完善产品体系,积极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保障作用。
目前,平安产险已在青岛、河南、四川等地区落地试点期货版生猪价格及收益保险项目。在青岛莱西,平安产险落地政策性生猪价格保险,由当地政府对项目保费补贴60%,养殖户只需缴纳40%。养殖企业头生猪获得价格保险,提供风险保险余万,财政补贴效应放大24倍。全国生猪出栏大省河南的养殖户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价格频繁大起大落,由于缺少有效的远期价格指导,养殖户往往盲目扩产,易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平安产险承保了当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提供超万保额,有效化解因市场生猪供应量上升及需求下降导致的价格下跌风险。
平安产险还将生猪“保险+期货”模式与扶贫有机融合。四川省冯氏牧业为当地贫困散养户提供饲料动保、防疫技术和贷款支持,帮助散养户积极复养。但玉米、豆粕等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企业生猪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对价格风险保障的需求极为迫切。平安产险落地“保险+期货+扶贫”联动模式,不仅有效规避生猪现货价格下跌风险,还通过饲料端价格锁定,与出栏价格保障形成组合拳,保障养殖户收益利润稳定,避免贫困户再度返贫。养殖企业负责人说,“生猪保险保障了未来5个月的基本利润水平,可以放心大胆扩大规模了!”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称,公司将继续优化生猪期货保险制度、业务流程和承保理赔实务要求,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