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国务院部署三大措施确保生猪生产和价格稳定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3/2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压栏肥猪集中出栏、消费季节偏弱等叠加因素,生猪价格连续九个月一路下行,加之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疫情防控、环保整顿等使得生猪养殖综合成本增加,“腹背受敌”、生猪养殖业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为了确保生猪生产和猪价稳定,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部署,确定稳定生猪产能的措施,促进保供稳价,增强猪肉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从而提振养殖户信心,有利于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针对当前供需变化,要遵循经济规律,更多用市场化方式缓解“猪周期”波动,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会议提出了三方面举措。

一要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保护生猪养殖场(户)积极性。对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不得违法违规扩大禁养区范围。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帮扶中小养殖场(户)提升养殖水平。

二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以上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时,各地可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

三要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应急调节。

国务院稳价,扶持生猪养殖户政策出台,有助于提振养殖户信心,面对生猪养殖业当前,各大养殖者应以降本增效作为工作重点,规模化经营为方向,提振信心稳定心态,从而寻求发展机遇。

降本增效行业升级

生猪产能大涨,消费量锐减、猪价下跌,严峻的形势下对养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降本增效”成为各大猪企工作的重点。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本身效率借助数智化手段,生猪养殖业可以实现更高更快地发展,依托信息化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支撑,科学分析指导日常生产经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以及经营不善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猪场整体经营效益。

规模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

非瘟的入侵,给生猪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影响,引起行业的持续洗牌,中小散户纷纷退出市场,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大势所趋。随着规模化进程的推进,猪场的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使之具有较强的疫病防控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可以削弱猪周期的影响。

稳定心态长期经营

众所周知,生猪养殖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有涨必跌,有跌必涨,生猪价格波动,是任何生猪养殖企业必须面对的客观市场环境。眼下“猪周期”虽然进入下行阶段,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行业盈利大幅缩水,但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面对生猪养殖业,各大猪企应该以稳定的心态,平常心看待周期波动,不能只看短期效益,需要长期经营,这是一场“马拉松”,需要一步一步地来。

猪价一路下跌,猪市低迷,国家发布政策,宏观干预,及时发布预警,启动猪肉收储,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各大猪企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应该积极安排生产、保持平和心态、加大数智化投入,促进行业转型,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