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年)》首次签署,开启了京津冀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的新篇章。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速科研成果跨区域转化,稳稳迈进一步。
京冀联合实验室——长城汽车京津冀三地一脉相连,共荣共进。自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以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核心,抓好顶层谋划设计、建立工作落实机制,推动一批政策举措、项目任务落地实施,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据统计,年至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共计.8亿元,年均增速到达30%以上。其中,年达到.5亿元,同比增长31.5%。
沽源县——草原退化治理搭建创新平台共享科技资源
年,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出资设立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率先打破管理机制条块分割,实现科技项目跨区域协同。近3年来,已在“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资助项目48项,部分成果已实现初步应用。
今年8月,三地又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的合作协议(-年)》,启动新一轮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和协同机制,其中,年度专项瞄准精准医学领域,优先资助重大心血管疾病等4个方向。
此外,北京市科委还与河北省科技厅签署《共建京冀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符合发展需求、意义重大的联合实验室,并于今年6月细化签署《关于支持建设“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节能与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文件》,支持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河北汽车制造领军企业联合建立首个京冀联合实验室。
在科技资源共享共用上,北京向天津输出北京双创模式,优客工场、创业公社、东方嘉诚等众创空间将成熟的创新创业服务模式、产业园集群运营模式从北京带到天津滨海新区、河北区、南开区,建成一批文化创意园、产业创新中心等实体机构,进一步提升天津“彩虹杯”、“创青春”等创业大赛影响力,形成京津创新创业良好局面。
自今年7月起,京津冀三地“创新券”实现共享互认。“创新券”是政府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而设计的一种事前发放、事后兑现的“有价证券”。“创新券”专门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今后企业购买技术成果、科技服务和添置先进研发设备,均可凭“创新券”兑换数万元的现金补助。
雄安新区——水城共融建设重点区域助推产业转型
在雄安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京保石产业带等重点区域建设过程中,北京发挥科技研发优势,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据介绍,年,北京市科委将持续加强重点区域建设,紧紧抓好雄安新区、京保石产业带、廊坊北三县、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重点区域建设,推动北京创新资源布局发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雄安新区建设
城市服务
首都科技领军人才魏剑平团队与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开发物联网智能园区运维管理系统并在容东片区试点应用,预计示范面积将达到万平米。
环境治理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领军人才夏星辉团队围绕雄安新区水环境治理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研究,并在白洋淀建设示范工程,推动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产业转型
北京服装学院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与雄安新区容城县服装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形成京冀服装设计与产业提升服务平台,将设计端、生产端、消费端连接一体,助力当地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
产业转型
清华大学针对冀北坝上盐碱地开展长效治理与生态产业示范,解决土质改良、盐碱地选种和种植问题,将建立一个上千亩的产业示范园,辐射推广周边县域面积00亩以上。
环境治理
中国农业大学在张家口市沽源县,开展草畜一体化生态循环技术示范与产业化应用,解决退化草原改良、草食家畜养殖等问题,将改进退化草原公顷。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产业转型
推动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建设“京津生态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在生态健康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技术转移、产业示范等工作,最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
京保石产业带
产业转型
推动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建成“京津冀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服务保定市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集群余家企业,培育当地检测机构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凝练出检测认证服务“”模式,拟在京津冀区域更多产业进行推广复制,为更多科技型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
三地校院企合作共治城市难题
围绕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