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鲈鱼淡水繁殖技术,可以节约成本,但是要注意这些细节
鲈鱼是可以生活在海中,也可以生活在淡水当中的鱼类,由于其肉质细腻,同时还含有低饱和脂肪,很受现在健美人士的喜爱。而市场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从事着人工养殖淡水鲈鱼,但是唯一的缺点在于,大多数都是通过引种养殖,没有人可以通过自行繁殖。这种方法真的是相当困难吗?小编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关于鲈鱼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首先,对于种鱼的选择就必须要达到两年,体重也要达到三公斤的大鱼。此时的培育场选择面就比较大,水质也要清澈,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水中的氧气含量也要充足,这样才能够提高鲈鱼的活跃度。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食用鱼共同饲养,也可以选择在比较方便的鱼场当中进行饲养。
在这个时候水深也就要达到两米左右,面积最好保持在2-3亩地,而每亩可以投放条左右的鲈鱼,同时混合饲养其他鱼类,这样就有利于调节水中的营养物质。而每天的食物投放量要达到体重的3%,在进行产卵之前还要加大在饲料中增加营养元素,集中饲养。
做好相关的培育工作之后,在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挑选鱼种了,同时还要区分出雌雄。但在这个时候就有人要问到,如何才能够正确分辨出如鱼的雄雌,这就要根据它们的体型还有生理结构来作出判断。通常情况下体型较短的就是母鱼,鱼的腹部很大,而且在生殖口会出现红润状。而雄鱼的体型长而瘦,在整个繁育期间没有任何的变化,这就是最为简单的辨别方法。
产卵器可以搭建在水泥池,而面积就要根据鱼群的繁殖规模来决定。并且还要在周围用网片搭建鱼群的产卵窝,而网片的4周都必须要用石块压住,并且还要在网片中间铺上小石子,这样做就是在模拟鲈鱼在自然环境下的产卵环境。当然再将鱼放进去之前,还要做消毒处理,同时也要进行去碱处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防止用碱过多,会容易造成鱼群的死亡。如果说是选用池塘作为产卵地,也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消毒,当然也要搭建产卵窝。
在每年的3-5月份,此时气温回升,而鲈鱼的活动能力也开始逐渐的加大,就需要在雌鲈鱼的体中注入脑垂体,通常来说就要按照每公斤5毫克,而雄鱼只需要一半的量也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20个小时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作用,这样的做法也就是加速催产。
在进行注入之后,将按照1:1的比例放置到产卵窝进行产卵,每亩地大概要放二三十对左右的鲈鱼,在此过后就让它们自行配对。在这里要注意到的是,必须要在这个时候保证充足的饵料,同时饵料当中也尽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目的就是防止鲈鱼因为饥饿而将卵吃掉,同时在整个抚育过程当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补充饵料是很重要的。在等到全部孵化出鱼苗之后,就可以将鲈鱼及时打捞出来,这样整个繁殖过程就算是完成了。
对此小编认为,虽然说很多人都认为,鲈鱼在繁殖过程当中还是比较麻烦的。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随便简单就可以做成的。通过自行繁殖鲈鱼,这样也就减轻了在养殖过程当中的相关成本,对于广大的养殖户而言确实是非常不错的技术经验。如果对这项技术感兴趣也可以按照相关的方法,学习相关的科学养殖技术和技巧,通过自行培育鲈鱼的幼苗减轻成本的优势,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