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后旗让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4/9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牧区通讯基本靠吼”已经是旧闻,但即便是在网络时代下,牧区的移动网络也是极不稳定的。草原辽阔,牧户之间又相对分散,通讯信号无法达到全覆盖,在草原深处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牧民与外界沟通就十分困难,以往的服务方式很难满足牧民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后旗通过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及时让偏远地区的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同步的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改革的成果。

苗长青是后旗潮格温都尔镇韩乌拉嘎查的牧民。他所居住的嘎查交通不便,无通讯信号覆盖,他家里养了多只羊,一遇到问题就要跑上50多公里的路去镇上找兽医,费时费力。现在通过“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设备,苗长青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很多养殖技术,再也不用担心饲养技术方面的问题。

“以前没安装这个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基站的时候,我们这儿网络信号都不太好,看视频收信息都得上山才能收到。自从这个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基站建在我们这儿后,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尤其是在养殖方面,牲口有点什么毛病,都能从这个软件上查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也能联系上专家沟通,我觉得这个挺好。”苗长青说。

有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数字资源接收设备这个“宝贝疙瘩”,苗长青打开手机通过APP就能查资料、学技术,医药保健、民族文化、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内容也应有尽有,小小的应用软件,成了苗长青取之不尽的智库。一些热门的电子书、电影、电视剧等资源也一应俱全,丰富了牧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数据盒子里,存储着2T至4T的资料,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资源接收设备1.5公里范围内,牧民们只需要在手机里下载APP,就能随时随地享用上面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源。据悉,“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实施的一项创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模式,根据边境苏木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手机信号的实际情况,通过在苏木镇、嘎查村建立一级、二级数字加油站,充分利用无线WIFI技术,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通过“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这一数字化的服务,让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深入到了基层群众中,不仅有效破解偏远农牧区共享文化资源受限的难题,而且打通了后旗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边境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同步的文化资源,共享文化改革。(通讯员张雅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