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毛驴、鸵鸟、珍珠鳖…
小轩带你探访这个养殖场
生态养殖循环农业模式
2月25日,小轩走进位于桂平市南木镇朱凤村的凤海综合养殖场,只见一头头体格壮硕的西门塔尔牛在棚里嬉闹、觅食,工人正在搅拌饲料,准备给养殖场的猪、牛、羊、鸵鸟等喂食。
年,在外经商十多年的刘立海返乡创业,承包了村里的一块荒地,投资多万元创建了桂平市凤海综合养殖场。
随着国家对养殖业的重点扶持,各种惠农政策不断落实,刘立海干劲越来越足,年自费参加畜牧兽医大专学历教育,成为一名专业养殖人。在当地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养殖场设施日益完善,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到年,养殖场发展为存栏母猪多头,年出栏生猪头,产值达万元的个人独资企业。
后来受猪瘟疫情影响,养殖场经历重重困境,刘立海决定重头再来,他采取多样化高质量养殖,年初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杂交牛等品种牛。
目前,凤海综合养殖场占地90多亩,栏舍21栋,存栏肉猪头,牛头,毛驴5头,鸵鸟只,珍珠鳖0多只,努比亚黑山羊多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养殖场已形成生态养殖和循环农业模式,饲养推行益生菌喂养,提高生猪抗病力,逐步向无抗绿色产品转变。
形成循环养殖方式,猪、牛、羊等吃剩的料渣成为罗非鱼的口粮,罗非鱼又是珍珠鳖的口粮,这提高了养殖场的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猪场粪污实行渣水分离,粪渣经微生物发酵后,成为高效的有机肥料,供农业生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粪液发酵产生的沼气,在满足猪场生产利用之余,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刘立海给小轩算了一笔账:牛、羊、驴、鸵鸟养殖周期10个月左右,猪一年可产两窝,去年卖出大猪小猪头,牛头,驴36头,鸵鸟48只,实现产值多万元。
随着天气回暖,他计划今年3月底再增加60头驴,只鸵鸟,60头牛。
凤海综合养殖场现有员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50岁的刘燕是在养殖场当了十几年的饲养员,她说:“这里不仅离家近,而且工作稳定,每天都有活干,月工资有三四千元,并且不用风吹日晒,在养殖场工作比种田轻松多了。”
作为朱凤村的致富带头人,刘立海带动周边户养殖户增收,他时常为养殖户做技术指导,不断推动周边养殖业发展。
凤海综合养殖场饲养管理规范,排污处理科学,带动能力强,为桂平市养殖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陆续被评定为广西生猪标准化建设示范场,贵港市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桂平市本级生猪活体储备企业,全区“菜篮子”工程企业,贵港市“十佳”水源(养殖)示范场,全区节能减排示范场,节能减排科技改造示范场,农业产业化优势企业等,充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