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召开重要国家标准专家媒体对接会,集中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本次发布的国家标准,重点围绕疫情防控、绿色可持续、农业农村以及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烟台设置分会场,对烟台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的《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GB/T-)国家标准,邀请标准起草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杨红生进行了专家解读。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国家标准共9章,界定了海洋牧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基本原则,给出了规划布局、生境营造、增殖放流、设施装备、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指导意见,适用于海洋牧场的建设。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海洋牧场的规划布局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地理气候多变、生态环境多样,各地海域使用管理机制各异,因此海洋牧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也目标多样,为最大限度发挥海洋牧场的建设效益,需要在建设前对海洋牧场进行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本标准提出了规划布局的技术要素包括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建设选址、建设内容和投资及效益分析等内容。
海洋牧场的生境营造
良好的生境条件是海洋牧场功能发挥生态基础,同时因我国具有纬度跨度大的特点,为提高本标准的实用性,本标准涵盖了人工鱼礁、海草床、海藻场、牡蛎礁和珊瑚礁等五种基本生境类型营造的技术要素,主要包括区域的选择、构型的设计、材质的选择、物种的选择和移植技术等内容。
海洋牧场的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指向天然水域中投放由人工养殖培育的水生生物,以达到增加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目的,是维持海洋牧场资源平衡的关键方法,本标准提出了增殖放流过程中关键技术要素,包括执行规范、放流物种选择、放流生物量的确定等内容。
海洋牧场的设施装备
科学合理地使用设施装备是保障海洋牧场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牧场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标准提出了海洋牧场的设施装备类型,包括增殖放流驯化设施、在线监测设施和海上牧场平台等,并规定了设施装备在设计、制作和布放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海洋牧场的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是检查、验收海洋牧场建设情况的重要技术环节。根据国内外海洋牧场建设工程验收经验,本标准提出了海洋牧场工程验收的技术要素,包括建设前的规划布局、建设中的生境营造和增殖放流、建设后的工程验收。
标准可为全国范围内的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为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共性技术流程,为后续海洋牧场相关的行业、团体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的制定提供指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