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铁岭县张庄合作社用养结合让耕地中的大熊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4/8/26
白癜风可能治好吗 https://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面积达亩的连片耕地,是张庄合作社与科研院所、涉农部门共同打造的智慧农业基地。记者韩卓航刘芋彤摄虫情监测系统是张庄合作社精准控制虫害的利器。记者李波摄赵玉国演示如何利用5G数字农业园区平台指导种田。记者李波摄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的成员在玉米试验田中采集样本。记者李波摄张庄合作社对玉米进行烘干加工。记者韩卓航刘芋彤摄提要黑土地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因为肥力充足,产出质量高、产出能力强,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然而,由于用养脱节、风吹雨蚀,黑土地肥力退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迫在眉睫。在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铁岭市,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张庄合作社”)结合实际,综合采用农艺、农机、科技等方面的举措,以高水平种养结合解决黑土地保护中的观念问题、技术问题、效益问题,探索出一条养好地、种好田、多打粮的实用路子。科研助力深耕种养结合9月正是玉米的灌浆期,行走在铁岭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四周大田一片葱葱郁郁。在铁岭县蔡牛镇北地村,有十几垄玉米却显得与众不同,叶片发黄、结棒偏小,与叶片墨绿、秆高棒大的相邻地块中的玉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片长势存在明显差异的玉米地里,来自沈阳农业大学耕作制度团队的师生正抱着实验器材坐在玉米地里做实验。带队老师宫香伟告诉记者,“这片实验田,主要是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进行一些对比实验。”张庄合作社共有5片这样与科研单位共建的实验田,每一片都在研究黑土地土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每一片的合作年份都在10年以上。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赵玉国说:“有这些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我就放心大胆地种,给周围的村民打个样。”赵玉国所说的“打个样”,就是想让更多的村民改变观念,加入到保护性耕作行列中,一起保护黑土地。多年来,当地农民习惯了对自家农田的精耕细作,每年秋后春耕前都要反复翻整,把地里收拾得一根草刺儿都没有。而被称为“懒汉种田法”的保护性耕作恰恰相反,秸秆还田、地不深翻、免耕播种,把耕地整得又脏又乱,很多农民不相信这样种地能增产,甚至担心减产。赵玉国说:“耕地翻来翻去的,风一刮就会破坏地力,尤其在铁岭,十年九春旱,春季风大、回暖快,黑土层全被刮跑了。采用不翻地的耕作技术,能有效地保护黑土地。即使头两年会对产量有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利绝对大于弊。”张庄合作社的经验得到了5家科研单位的认可。针对黑土地的研究显示,保护性耕作确实能起到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抗旱保墒的作用。有科研成果助力,张庄合作社围绕黑土地种养结合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不同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状况下,组合使用免耕播种、秋后深翻、粮豆轮作、秸秆过腹还田等生产技术,张庄合作社总结出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即玉米秸秆覆盖条带耕作密植精播模式、秸秆粉碎覆盖免耕或少耕精量播种模式、秸秆覆盖深松少耕精量播种模式。赵玉国在介绍这三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时,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几年的坚持,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正常年景亩产基本可以达到斤。而对于种植大户,采用保护性耕作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秸秆离田、整地、起垄作业环节都免了,亩均可节省费用50元。在推广这些保护性耕作模式时,赵玉国特别注重实用性,耕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到当地常用的农机具,以便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民在种地上都是专家,在地头一站,看垄宽、算株数,马上就把产量给你估出来。如果你整得太复杂,还得添置农机啥的,可能就不划算了。”赵玉国说。正是因为每名农民心里都有一本账,合作社打完样后,很多村民都看到了实惠,也都跟着一起干。今年,作为辽宁省保护性耕作县级示范基地,张庄合作社展现出强大的带动作用,合作社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面积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面积达3.8万亩。由于背后有科研力量的支持,张庄合作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处于持续优化中。“经过去年的对比,我们今年更换了玉米大豆套种的品种。去年种的品种柯杈率高、产量高,但更适合清种,今年改种的品种无柯杈,更适合套种。”“大豆玉米套种,最难的就是打药。有时候给大豆打除草剂,却给玉米苗打死了;给玉米打杀虫药,却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如今,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除草打药了。”说起保护黑土地,赵玉国滔滔不绝。数字赋能提升亩均效益在张庄合作社,有一片被称为“基地”的连片耕地,共有亩,是合作社与众多科研院所、涉农部门共同打造的智慧农业基地。站在基地的智能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前,赵玉国详细地介绍了虫情测报灯在无人监管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拍照、上传云平台的工作流程。而在一路之隔的合作社办公区,接收到信息的5G数字农业园区平台,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捕获害虫进行分析,获得虫害种类和发生密度,一旦某种害虫达到预警密度就会将信息同步送到市县植保站和相关科研单位。随后,合作社再根据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采取最科学的处置方式。由于预警及时,防控精准,虫害总能在发生初期就得到有效控制。一边是亩均一台仪器设备的智慧农业基地,有智能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多功能气象站、农情信息采集仪、四处张望的摄像头不间断地采集信息,还有与各种探针一起插入地里的各种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实时检测土壤氮磷含量。一边是5G数字农业园区平台,不断地将智能终端采集的信息转化为农业生产“指导图”,土壤肥力分析、出苗巡检、苗情长势监测、天气预警、土壤墒情曲线、降雨量分析对比、虫情发生预警,每张图都为合作社提供生产指导和辅助决策。在张庄合作社,智慧农业基地里收集的所有信息都会迅速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行为,真正实现了数字赋能。有入社村民笑称,过去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种地都跑到“老天爷”前面了。农情采集系统将土壤湿度、温度、墒情等农田信息精准转化为最佳播种时期,与以往靠经验种地相比,出苗率明显提高,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年可以说是近几年种地最难的一年,由于去年水大,地温始终上不来,开春时,谁也不敢种地。我们合作社就不一样,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每天都会收集到详细的地温信息,当地温稳定到12.8摄氏度以上时,我们率先开犁。”赵玉国说。当然,收到开犁指令的还有周边的种植大户和村民。他们不用监测地温,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