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科学技术养殖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5/7/22

1.苗种培育:苗种放养前,需要清整池塘、池塘消毒。5-10月份鱼苗池需注意水体中藻类生长过会盛引起大面积的气泡病,要定期调节水质,控制水体的瘦肥程度(对半分更好)。鱼苗分池的时候,防止鱼苗生长规格尺寸过大,肉食性鱼类出现大吃小的现象(黑鱼),分池前后做好抗应激、防缺氧和消毒工作。减少鱼苗出现应激反应,生病的几率。

2.水质调控:夏天天气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较差大,水产动物代谢很旺盛,池塘底部水容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要定期加注新水,一般7天左右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2-3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打开增氧机等。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度,每天开增氧机3次(早上9点,午后,晚上10点),谨防鱼缺氧、浮头。增养机通过爆气给水体增加氧气,把水体底部的有毒物质排出去。高温期间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维生物的生长,同时会把水体中有害物质通过爆气抽出去,促进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保持水质状况良好,保持水体氧气充足。

3.饲养管理: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根据科学合理的投喂(每种鱼的饲料是不同的,要分清楚,也要确保饲料的安全度,避免使用造假饲料),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投”的投喂方式,按照“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方式,投喂全价配合投喂饲料。要保持饲料新鲜、无杂质、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每天投喂三次,可以少投)。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分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最好(吃不完会沉入池塘底部,会导致水体发臭。)。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