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8月8日讯8月8日,由西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牛羊高效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论坛在西宁举行。中国工程院张涌院士团队专家参加论坛,与青海省内专家共同就构建牛羊产业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平台,推进牛羊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近年来,西宁畜牧业以调结构、提质量、稳增长为发展思路,以发展饲草产业为基础,强化生态养殖为重点,加强粪污综合利用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走生态循环畜牧业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牦牛、肉牛、奶牛、藏羊、生猪、蛋鸡为主的养殖业。年,猪、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61%和68%,肉鸡和蛋鸡良种率达到了%。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促进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奶(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升了西宁市的畜牧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西宁市牛(肉、奶牛)羊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大,但在本地优秀种畜的挖掘和扩繁利用方面存在短板。张涌院士在牛羊胚胎发育调控和良种胚胎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他发现牛羊体外胚发育能力差的成因与关键调控分子,创建了良种牛羊胚胎规模化生产技术,推动了胚胎工程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张涌院士团队专家对西宁市牛羊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尤其在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们表示西宁市要开展牛羊生物育种等技术的科研攻关,将形成的成果进行示范推广。在西宁市、海东市开展牛羊遗传与杂交改良、营养调控与饲草料利用等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通过送出去培养、请进来培训、学术交流提高、项目参与成长等方式,培养一批牛羊育种和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型人才,提升牛羊科学养殖水平。针对我省良种奶牛主要靠从省外和国外引进,良种覆盖率低、使用寿命短、养殖人才缺等突出问题,依托院士团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联合奶牛产业的科研与生产团队,建立高水平奶牛育种和快繁技术平台,建立我省自己的高产奶牛育种和扩繁技术体系,推动青海奶牛种质资源创新和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潘玲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