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宁陵县刘楼乡小蚯蚓拉动生态循环产业链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28
北京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陈庄村农民利用光伏发电板下的空闲地投放蚯蚓苗。本报记者高会鹏摄

“菊花地里能养蚯蚓?蚯蚓也可以卖钱?”春暖花开,看着忙着投放蚯蚓苗的村民,路过的群众纷纷表示质疑。3月28日,记者来到宁陵县刘楼乡陈庄村菊花园,远远望去,一排排光伏板下,一垄垄蚯蚓床整齐划一,村民们正忙着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投放蚯蚓苗。

探索产业发展开辟“一村一品”新路子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乡村振兴已经全面推进,文件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而且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里,更是把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是关键。为此,宁陵县刘楼乡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探索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在乡村振兴重点村项目带动下,经过多次外出考察,最终决定在陈庄村发展蚯蚓养殖产业。

“蚯蚓养殖只需一次性投苗,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的牛粪污染问题,同时蚯蚓粪可以作为有机肥,而且蚯蚓还可以作为鱼饵、药材等售卖,一举三得。”说起养殖蚯蚓的好处,扒开蚯蚓床,抓起一把刚投进去的蚯蚓苗,陈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传军如数家珍。

“菊蚓共生”套种套养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地上种菊花,地下养蚯蚓,菊花可以为蚯蚓遮阳,蚯蚓为菊花提供肥料,通过实行菊花、蚯蚓套种套养的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而且可以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收益。”正在指导农户投放蚯蚓苗的陈庄村特聘蚯蚓养殖技术员杜怀敏说。

近年来,刘楼乡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在刘楼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庄村创新实行“菊蚓共生”套种套养模式,通过地下养殖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地上种植的菊花生长,从而提高菊花产量。同时,村庄里产生的牛粪和废气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成为蚯蚓的饵料,变废为宝,可谓生态、经济双赢。不同产业、不同空间,环环相扣,形成了陈庄村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目前,陈庄村第一批蚯蚓床已全部完成,眼下正在进行第一批蚯蚓苗试投,预计一周左右全部投完。因还处在前期的试验摸索阶段,第一批蚯蚓苗周期相对较长,预计50天左右可成品出售。

陈传军算了一笔账,第一批蚯蚓养殖占地30亩,正常情况下,生长周期为一个月,每亩预计净收入元,一年可收成3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5万元左右。

“蚯蚓+泥鳅”循环养殖发展多元农业新模式

“这一片是我们开发的人工湖,接下来主要是养殖泥鳅。”陈传军指着前方占地面积70亩的人工湖说。

陈庄村的人工湖原本主要是蓄水防洪排涝。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为了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多业并举的农业发展新模式,陈庄村决定在蚯蚓养殖的基础上,发展水产养殖。为了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的作用,陈庄村决定同步发展泥鳅养殖,通过养殖蚯蚓可以为泥鳅提供饵料,节省原料成本,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和位置优势,从而实现泥鳅养殖利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以陈庄村为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乡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刘楼乡党委书记韩康杰信心满满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