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围绕高质量实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生猪复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全县生猪养殖有效全面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生猪生产组织领导 惠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把生猪生产作为抓实“六稳”工作,做好“六保”的重要抓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生猪生产工作。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充实以县委常委为组长生猪产业专班,充实县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抓实生猪生产和疫情防控。制定《惠水县年生猪产业工作推进方案》《惠水县生猪生产临时性补助方案》等文件,将任务分解到镇(街道)和部门,压紧压实生猪生产、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责任,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
强化项目引擎,推动生猪生产快速发展 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规模为15万头的种猪场、贵州龙凤胎畜牧有限公司规模为10万头的种猪场建设项目被纳入年省级生猪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目前,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22个(1个种猪场和21个家庭农场),其余家庭农场年前可全部投入生产。贵州龙凤胎畜牧有限公司第一期好花红生猪养殖场已建设完成,9月底可完成引种头。积极推动惠水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目前涟江街道甘昌村王家山1万头母猪种源生产基地已动工,计划年底投产,其余点正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测绘等工作。
贵州惠水县龙尚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
抓实招商引资,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引领 全力抓实产业大招商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多次到上海、广州等洽谈项目。惠水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贵州龙凤胎畜牧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引导各企业对现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进行整合,努力构建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促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扎实开展“大场带小场”行动,全县生猪规模养殖场恢复生产63个,累计补栏生猪8.8万头。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中小养殖场”等发展方式,带动中小场(户)复养增养,迅速恢复产能,确保年底生猪自给率达90%以上。 抓实政策落地,引导生猪产能快速恢复 组织开展生猪养殖贷款摸底,积极对接县农商银行、农业银行、担保公司等,为企业搞好金融贷款、办理贷款贴息等政策服务,支持养殖企业复养复产。截至目前,已协调为惠水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贵州惠水县龙尚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惠水远华种养殖有限公司、贵州省黔南州晟农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25家养殖企业协调贷款万元。结合省州有关政策,制定《惠水县生猪生产临时性补助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生猪规模养殖主体,积极申请兑现生猪生产临时性补助,共申报补贴金额41.万元。切实抓好养殖用地、环保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实生猪生产的机具纳入农机补贴范围,按政策已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品目全部纳入省级补贴范围。依法依规对全县禁养区进行重新修订,落实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目前全县共投保生猪头。
贵州省黔南州晟农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生猪养殖环境一角
抓实“双千”工程,推进养殖水平全面提升 年,惠水县积极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撬动企业投资万元,实施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重点围绕节料、节水、节能和粪污处理等环节,开展圈舍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循环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的“六化”要求,推动现有3家屠宰场整合升级,在经开区谋划建设集屠宰、加工、销售、冷链物流一体化大型综合屠宰交易中心,提升屠宰标准化水平。
贵州龙凤胎畜牧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生猪养殖基地
强化生猪调运监管,抓实疫病防控服务 积极在全县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专项整治行动”和“大排查大消毒大宣传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经营、运输、屠宰、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监管,严把“产地关、调运关、落地关、信息关、执法关”,及时消除疫情风险隐患,为生猪生产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提升年”活动,将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部安排包服务到各生猪规模养殖场,挂牌定点开展技术服务,对生猪饲养、防疫、治病等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指导养殖场户改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生产及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下一步,惠水县将继续深入落实上级要求,抓具体抓深入,全力抓好生猪生产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全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邓国强
编辑 王光莉
编审 李坤 李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