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鲤鱼人工养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鲤鱼的养殖技术
三农导语:鲤鱼是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食用价值极高。此外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鲤鱼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鲤鱼的人工养殖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多养殖者开始尝试鲤鱼养殖,那么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就来讲一讲鲤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搭建
鲤鱼的养殖对池塘及水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优质的生长环境对于鲤鱼苗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修建池塘时应以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良好、水质无污染、供电稳定、交通便利的地段为宜,鲤鱼的养殖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水资源的充沛,在选择池塘选址时首选要考虑水源条件,以及供电设施的完备,保证鲤鱼的生存环境良好。同时池塘也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出行方便的地方,以保证鲤鱼养殖成熟后可以及时运出贩卖,提高鲤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二,鱼苗选购
鲤鱼的养殖首先要进行鱼苗选购,选择时以状态良好、鱼体健康、大小适中、游动能力强的鱼苗为宜,合理选购是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选购时可以选择在大型养殖场订购,鱼苗购买完毕后需立即装车运输,运输时应使用补氧机进行氧气补充,以免造成鱼苗拥挤氧气不足而出现鱼苗大批死亡现象。鱼苗运输至养殖场后需进行短时间的暂养,使其适应环境,并拿出10条鱼苗放入池塘进行试水,观察鱼苗的生存情况,若没有异样则可以将鱼苗放入池塘内开始养殖。养殖时应注意池塘内鱼苗的密度,不可密度过大,造成池塘氧气不足,病害感染,鱼苗存活率低。
三,池塘管理
科学的池塘管理是提升鲤鱼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在鲤鱼养殖的过程中应做好池塘水质的管理,鲤鱼生长伴随着大量排泄物、食物残渣的产出,极易造成病菌滋生、水质污染,不及时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的话,就会造成水质的变质,鱼类大量死亡。因此养殖者管理时要做好池塘的清理工作,改善鱼类生活的环境。鱼苗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其活动、吃食、生长变化,有无敌害、病害等情况,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同时还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四,喂食管理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同时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此外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养殖者喂食时应根据鲤鱼的生长习性,对喂食的食量及饵料的种类进行合理分配,不同季节所需养分不同,应做好喂食的季节性管理。
小编提醒:以上就是鲤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做好这四点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鲤鱼的存活率,降低养殖者的损失。养殖者在饲养鲤鱼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变通,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以及鲤鱼的生长状况,合理地制定饲养措施,选择适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