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春季池塘养鱼健康养殖,这几个关键技术你要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1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 http://m.39.net/nk/a_4654500.html

每当春季时节,都是鱼类繁殖的大好时机。

春季的鱼苗准备工作准备的如何,会直接关系到之后鱼塘的收获。因此在春季,广大养鱼户一定要高度重视,为全新一轮的鱼塘养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收复全年养殖丰收奠定“帷幕战”,努力做到“打赢第一仗”。

今天小菊就来和大家说一下,春季鱼塘养鱼的一些关键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1春季饲养前的准备

1、池塘改建

在冬季的时候,就要为池塘做好取水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清理并焚烧池塘边的杂草,灭除杂草籽和虫卵。

在清理池塘底部时,也要注意鱼塘淤泥的清理。保持池塘底部的泥土厚度在15cm左右即可,过多的污泥会对鱼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也要阻塞好池塘的缝隙,加宽、夯实池脊,整平池底,加快池塘底部沉积物的风化和水解。等春季到来后,对水渠开展疏通工作,对进料、充氧、电厂等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或替换。

2、池塘消毒

使用2次消毒法。先用生石灰干燥法消毒,用量为kg/亩。5~7天之后,用清水冲洗生石灰,将其彻底清理出池塘外。

然之后向池内流入0.8~1.0m的淡水,用24%溴氯海因(75~g/亩)杀菌两次,以快速、完全地杀灭致病菌、野生杂鱼、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生物,确保鱼苗之后的健康成长。

02鱼种入池

鱼种入池后,养殖的朋友们也不要掉以轻心,这时候要对池塘进行“追肥”,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提高鱼塘池水的营养。

基本上人工增加的饲料是提升鱼类存活率、增强鱼类体质、增进鱼类栖息的最关键物质基础。同时,在池塘中加入一些微生物,尤其是蜉蝣类,可以提高鱼塘水质,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

03养殖模式

设计养殖模式设计原则:要引入一些功能性的鱼类,选择恰当的混养模式。通常而言,一个鱼塘里鱼类的自然放养量在60%~70%。人工饲养的鱼类占40%~30%。

鱼塘里的鱼类也要多样化。其中,具备滤食性的鲢鱼和鳙鱼通常是一个鱼塘必备的,而鲤鱼、鲫鱼、鲷鱼和草鱼则是第二选择。

其余的混养型鱼类要视主要情况而定,食性相同或相近的鱼类应尽可能多的搭配在一起。

04鱼种放养

1、鱼种质量

在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也要遵循以下原则:色泽艳丽、鳞片、鳍完备、无损伤、无疾病、适水力强。

2、鱼籽入池

当鱼籽在消毒之后便可以放入池塘,而如何杀毒呢?可以试着将鱼籽泡在浓度为3%~5%的盐水或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之中10~15min,这样做可以杀死体表病原体和寄生虫,减少之后疾病的发生,提升圈养成活率。

杀菌时要留意三点:

第一,随时准备好,随时都要用;

第二,应精确配方药物剂量,防止剂量过余或不足;

第三,消毒时间应合适。如果发现鱼种受不了,应立即用水稀释或放入池之中

05饲养之后的管理

1、圈养管理

通常来说,鱼种转入池塘3~4天之后基本上应付了全新的环境。此时,可饲喂营养富足的复合饲料。坚决“五定”的投料原则。

在向风、向阳处加装自动下料机,设立食物场,实施“定点”投料;分别在上午9:00-10:00和下午3:00-4:00投饵一次,并实行“定期”投喂

2、水质管理

早春气温较高,水位维持在0.6-0.8m左右,维持在这个高度可以逐步提升水温。当水温达20℃超过时,将水位提升到1.2~1.5m,这样可以使池塘里的鱼儿们有更加广阔的生活与生长空间。

在3月至5月期间,要做到每半月加水一次,每次加入的水量高度约10cm,维持水池水位平稳;每月更换一次水,每次大约更换掉15%的水量,以维持池水的干净、清澈;

此外,3月至5月间,也有必要使用制氧机,使池水能够溶解出足够的氧气,使氧气量维持在5mg/L左右。

好啦,今天的三农知识就分享到这啦,如果你还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噢。

我是小菊,我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