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大通县加大灾后动物防疫及牲畜养殖技术服务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15

为切实做好受灾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大通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要求,进一步采取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牲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死亡牲畜无害化处理工作。洪灾发生后加大对受灾区域病死牲畜排查力度和频次,及时打捞收集受灾地区周边发现的死亡牲畜,并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规范处理,采用深埋方法,在青林、青山、宝库、城关设立6个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点,2个分散处理点,对死亡牲畜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加强消毒灭源工作。灾情发生后,组织县乡村三级防疫队伍,调拨吨生石灰集中力量对受灾乡村道路、圈舍、庭院、运输工具、对周边环境进行多次泼洒消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灾区养殖户继续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截止目前,累计消杀面积.96万平方米。三是加强动物疫情监测排查工作。县畜牧兽医站充分发挥村级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的疫情监控作用,加强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的动物疫病的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疫情隐患。截止目前,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四是加强灾后动物紧急免疫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于8月24日起按照五不漏原则(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苗),开展口蹄疫、羊痘疫苗、炭疽疫苗等病种紧急免疫工作。累计免疫动物头只(次),紧急免疫防疫密度均达到%,并对新补栏畜禽及从天然草场下山的牲畜开展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免疫和补免工作,建立健全动物免疫档案。

同时,加大灾后牲畜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及时组织技术专家分四组赴青山乡入户检查受灾户牲畜健康状况,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和预防霉变饲料中毒宣传,并指导灾区养殖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切实提高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截止目前,累计入户户次,检查牲畜头只、发放《洪灾过后如何做好牲畜养殖》《灾后畜禽养殖恢复生产应急技术措施》宣传册册,切实提高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指导灾区养殖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给受灾户发放消毒药品袋。二是加强产地检疫及动物、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具有检疫合格证明及检疫标志。加大对收购、转运、屠宰、加工、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监督排查力度,防治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畜禽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三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牲畜,为防范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按照“分散代养安置为主,动员屠宰出售为辅”的原则,制定牲畜过渡安置方案,组织生猪屠宰场和牛羊贩运户进村入户收购灾区群众牲畜。截止目前,累计代养牲畜头(只),与养殖场、屠宰场达成协议疫情后出售屠宰共头只。(责任发布:杨宝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