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资源 >> 正文 >> 正文

曾在农村很流行的稻田养鱼,为何现在不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4/5/30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前几年的时间中,在农村曾经流行过一种稻田养鱼,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农民在稻田中养上十几二十条,等到水稻收割时,鱼也可以为其提供额外的收益,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放在稻田养殖的鱼,不仅肉质鲜美,还有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于是稻田养鱼法变得慢慢开始流传起来。但真正让稻田养鱼大火的原因,还是因为其有较高的经济收益。因为人们发现这种稻鱼共生的模式,不仅对水稻的产量有利无害,还能够在收获水稻之外获得其他的收益。

而所谓的稻田养鱼,其实就是一种对于生态环境的极致利用。人们会在水田中养殖一些鱼虾蟹,利用其吃有害虫子,虫卵以及植物的特性,来减少稻田中产生病虫危害以及杂草的概率。而与此同时,这类鱼虾蟹所产生的粪便是极具营养的肥料。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双方和谐共生,达到一种完美的生态系统。

理论上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因为在农村不用打农药,还很少施肥,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吃到更为健康,绿色的食物。同时还能收获一系列水产的经济价值,提高农业整体的附加值。但实际上在稻田养鱼火过一阵子之后却迅速降温。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其整体经济价值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确实,如果使用稻田养鱼,一些农药的使用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水稻产量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提高,甚至可能还不如打农药化肥所收获的多。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经济价值的提升,就只能显现于水田中所养殖的鱼虾蟹。

在稻田养鱼模式中,人们本来会期望1+12的效果,但事实上这个效果并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不仅如此,考虑到鱼虾蟹的质量,农民会为其花费大量的精力以及成本。在水稻产量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稻田中养殖的鱼虾蟹投入与产出比无法达成平衡。因为这种管理模式相比起鱼塘养鱼的方式难度要高很多,同时所付出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要知道,农民之所以会尝试这些,都是在有经济收益的前提下。而稻田养鱼的模式与单纯池塘养鱼模式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虽然这种模式是可持续发展,但只论经济收益这一块。农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加舒服,收益才是第一目的。

第二则是这种模式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以及普及。很多来自农村的例子都证明了稻田养鱼的模式只能适用于小农经济上的分散经营模式。因为在一些大规模的种植环境中此举是难以实现的。大规模的水田种稻子,必然会最大化地去追求产量以及收益。而现代农业种植模式为了降低成本,必然会采取机械化作业。而一旦使用机械化作业,那么稻田中的鱼虾蟹存活率就无法得到保证。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稻田养育通常是在一些不能够使用机械化种植的山区田地里。因为田地比较小,水稻的产量以及经济价值不高,这个时候才需要用养鱼等方式来进行补贴。在这种无法使用机械的种植模式下,人力的成本很薄,总而言之也并不划算。既然这种方法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普及,那么其整体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所带来的效益就无法如同之前宣传的那样凸显。农民为了生存,会做出更加实际的选择。

第三则是存在养殖方面的困难。稻田养鱼模式其实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构想。其将农业生产,种植,养殖以及生态和谐发展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却会遇见很多难题,里面既有现实生态方面的难题,也有关于技术发展方向的困惑。

例如在水生态环境方面。如何保证养鱼的水质安全,无污染,这就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水田养鱼必须是活水,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农村山区,梯田的水源是统一协调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有一户农村家庭没有采取稻田养鱼的模式,而是使用传统的化肥以及农药,那么就会导致下游的养殖区鱼虾蟹的死亡。同时如果遭遇干旱的时候水源短缺,鱼虾蟹存活率也会降低。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稻田养鱼逐渐被人们所抛弃,虽然其有着良好的构想,但事实上并没有明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而农民种田的首要目标便是以利益为先,在这种情况下,稻田养鱼被抛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