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祥运、健康中国,我的中国梦!
美丽生活从爱菌开始!
生命健康、源于生态,长长久久、久久长长………
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幼鳖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水色以绿色状态为好,使其相互隐蔽,减少互伤机会;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莲!水葫芦等绿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质。成鳖池每4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1/4,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适当。所以水质调节也是养殖甲鱼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养鳖先养水,养水先养泥,说明底泥的管理和改善对养鳖来说至关重要,而在水产养殖特别养鳖生产过程中,对底质底泥的改善管理往往是忽略、轻视的。
池塘底泥主要是残存饵料、养殖动物粪便及动植物尸骸等有机物的沉积物,池塘底层又经常处于缺氧状态。而有机物质的完全降解,多数需要有氧状态下进行,缺氧状况有机物质难以彻底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的中间代谢产物,这些大量的有害产物充斥在底层底泥里,对池塘养殖水质环境是个非常大的隐患,对与底层底泥关联更为密切的鳖来说,更是贻害无穷。如果在这些大量的有害产物充斥的底层底泥里越冬冬眠6个月之久的鳖来说,可以说是个灾难。
池塘底质底泥改善管理的三项措施:
1、利用底栖生物对底泥的改善净化作用
大家所熟知的底栖动物,如田螺、河蚌、颤蚓等,都是利用底泥里有机物而生存的。如颤蚓的代表种—水蚯蚓,通常生活于水深0.3~4米的泥土中,吞食泥土,同时从淤泥中摄食有机腐屑、细菌以及底栖藻类,有时也吃丝状藻类和小型动物。水蚯蚓每天食泥量可达本身容积的8~9倍,所以说水蚯蚓是池塘底质的最佳改良者,在池塘水质底质的自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鳖放养前后,从自然水体捞取的螺蛳、河蚌等,根据来源是否充足,每亩各投放~公斤。螺蛳、河蚌等在含有丰富有机物池塘底泥中,增长繁殖很快,增殖空间很大,一方面为池中养殖的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全面的鲜活动物饵料,另一方面对池塘底质底泥的净化改良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底栖动物外,池底还有大量的小型底栖动物,这些小型底栖生物同样一方面供鳖食用,另一方面对底质底泥起着净化改良的作用。所以在养殖生产中,尽量少使用各种杀虫剂,以防这些底栖生物被杀灭。
2、促进上下水体交流,促使底泥再悬浮再释放
晴朗天气的白天下午,上表层水体溶氧达到饱和度的1.5倍~2倍及其以上时,具体溶氧数值一般10mg/L以上,开启促进上下水层交流及底泥再悬浮释放的多功能装置,每天启动时间视具体情况以1~2小时为宜。这是进行底泥科学管理的最佳措施,进一步的原理说明不在此详述。
3、定期施用祥运EM菌改底
祥运EM菌中的有益菌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从而净化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改善水质,减少鱼病。另外祥运EM菌还是很好的增氧剂,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池底溶氧状况,增加池底溶氧量。
具体用法如下:
①环境处理:
在池塘放水前1周,用10倍的祥运EM菌菌液稀释液和EM菌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及漂白粉等均匀喷洒净化环境。2.5公斤菌液/亩。
放养前3-6天,用倍的祥运EM菌稀释液泼洒水面(EM菌菌液用量视水质情况,一般1.5米以下1公斤菌液/亩),水质较差的地方应适当缩短泼洒时间。水质以绿色为好。
②调节水质的方法(鳗池):
1天2次高密度换水的水池,就不宜直接均匀泼入,而应泼在增氧机边或进水口,使EM微生物不断流动扩散,以利在最短时间内分解有害物质、下脚料和达到尽快稳定水质。土塘海水养鳗则宜在每次换水后泼洒EM菌菌液稀释液1-2公斤。
③鱼饲料的加工:
把EM菌菌液加清水兑成倍稀释液以后,与粉状的饲料一起搅拌均匀,成团状饲喂。水分含量约在40-55%(水分多少随饲料的干湿程度而定)。
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甲鱼池,可先把饲喂料铰碎后,与人工配合饲料、EM菌菌液倍稀释液一起搅拌均匀饲喂。
④食台处理:
每次投饲前要检查食台,用-倍的EM菌菌液稀释液净化食台、清扫食台残饲。
⑤饲料加工器具的处理:
用-倍的EM菌菌液稀释液均匀喷洒和清洗搅拌机等工具、地面及四周墙壁,以保证饵料卫生。
祥运生物(环保)公司免费技术服务中心
运之来健康生活=健康农业知识宝典=发酵+原生态+益生菌护航=播种未来、缔造人类健康生活!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