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提起蝗虫,人们都不陌生。蝗虫,俗称“蚂蚱”,是一种植食性昆虫。在中国吃货眼里,蝗虫不过是一道菜,可以油炸也可以撸串,是高蛋白的营养品。现在市场上的蝗虫要好几十一斤,比猪肉还贵。不过在古代,蝗虫可是一大害。蝗灾是古代中国老百姓最怕的自然灾害之一,每次蝗灾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很多老百姓会因为蝗灾饿死。很多人可能有个疑惑,古代蝗灾频发,为何人们不抓蝗虫做口粮?其实,古人们不是不知道抓蝗虫来吃,主要是蝗虫不好抓,而且抓不过来。蝗虫属于群居动物,平时都是集体活动,一旦成千上万的蝗虫聚到一起,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人来讲绝对是一场灾难。蝗虫的繁殖速度极快,一只雌性蝗虫每次大约可以产卵50-只,而从卵中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只需要30天左右,所以你根本抓不完,蝗虫会越抓越多。更可怕的是,蝗虫的移动速度极快、破坏力惊人。蝗虫每天可以飞上百公里,你追都追不上。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大片庄稼吃得干干净净,它们甚至连树上的叶子都不放过。所到之处简直就是遮天蔽日、寸草不生。它们吃完当地的植被后立马就会飞走,想抓它们非常困难。所以古人不是不想抓,是不好抓,也抓不过来。实际上,古人也不愿意去抓蝗虫,因为抓蝗虫会耗费大量的体量,吃蝗虫很难补回来。即使抓到足够的蝗虫也没用,因为古代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缺乏食用油和佐料,无法把蝗虫做成香喷喷的美味。古人们只能用火烤或者用水煮,做出来的蚂蚱可以说难以下咽,没人愿意吃。最主要的是,蚂蚱多活动在夏秋两季,古代没有冰箱,抓了蝗虫根本无法保存。由于粮食都被蝗虫吃光了,抓蝗虫只能是临时充饥,人们吃完上顿下顿就没有了着落,所以蝗虫根本没办法做口粮。在古人眼里,蚂蚱连打牙祭的调味品都算不上,根本不能和粮食相比。因此,在蝗灾面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防止蝗灾的发生,如何去治理蝗灾,把损失减小到最低。为了应付蝗灾,古人们想出了人工扑打、壕堑掩埋、篝火诱杀、垦荒除蝗等方法。虽然这些办法不能根除蝗灾,但有力的减轻了蝗灾的危害,也算是和蝗虫斗争的一个胜利。直到建国后,由于我国的大力防蝗灭蝗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蝗灾才逐渐消失。近年来,蝗虫已经由令人头疼的害虫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野味”,需要人工养殖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当然,蝗虫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基本防控,但在国外仍然非常猖獗。比如现在肆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沙漠蝗虫,它们从非洲一路飞到西亚、南亚等地,把肯尼亚、索马里、伊朗、印度等国家搞得几近崩溃,现在多个受灾国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受灾国家正在向国际社会求援,但国际社会也是束手无策。由此看来,中国在防蝗灭蝗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网友们开玩笑:蝗虫都不敢到中国来,只要敢来,保证让它变成保护动物。虽然是调侃,但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实力。其实,中国网友们也没有吹牛,让各国谈虎色变的蝗虫大军,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过是一人一个串的事。如果做成炸蚂蚱,一人一盘还不一定够分。这就叫人多力量大。参考资料:《蝗虫与蝗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