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丹寨县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初见成效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12

近年来,丹寨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初见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一是构建三级组织体系,构建起齐抓共管、联动推进工作格局。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林长,全县共落实三级林长名、县级责任部门29个,设置林长制公示牌块,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了以名生态护林员和天保护林员为依托的巡查巡护队伍,以林业技术人员为依托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确保了每山、每林、每网格有人管、有人护、有人技术指导。三是建立了县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林长制信息工作制度、林长“巡林巡查”制度、林长考核制度5项工作制度,为林长制试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今年以来,三级林长共巡林次,解决巡林时发现问题个。

二是持续“增绿”,积极“用绿”,全力激活绿色发展优势。一是有效推进国土绿化。围绕人工造林、推进树种结构调整、产业基地建设、国储林项目建设等,抢抓造林季节,完成全年营造林3.5万亩。开展年乡村义务植树面积达余亩,创建丹寨县年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寨5个,森林人家20户,推进森林城市建设不断向深度广度延伸。稳固乡村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67%,县域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二是林下经济产业初见成效。大力发展林药产业,全县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钩藤、天冬、百部、板蓝根、黄精、淫羊藿等,产业分布全县七个乡、镇(街道)88个行政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模式,目前全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5.77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全县44个专业合作社参加种植,覆盖农户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户。大力推进林鸡产业,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本地土鸡,产业分布全县七个乡、镇(街道)85个行政村,全县现有林鸡基地个,现存栏33.36万羽、出栏46.2万羽,年产值万元。林蜂产业方面:养殖的品种主要是中蜂,分布在全县七个乡、镇(街道)75个行政村,全县组建县级养蜂行业协会一个,现有林蜂基地94个,现养殖箱,年产蜂蜜30吨,产值万元。林菌产业方面:种植的品种主要有茯苓、香菇、猴头菌菇、大球盖菇等,产业分布全县七个乡、镇(街道)18个行政村,全县现有林菌种植面积亩,实现年产值万元。在稳定林菌、林鸡、林蜂产业规模的同时,重点推进百部、板蓝根单品规模化突破,实现全县年度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25万亩。

三是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巩固拓展生态建设成果。一是严防发生森林火灾。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基本方针,健全森林火灾预防应急保障机制,以林长制工作机制逐级逐项压紧压实责任,实现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联动森林防火成员单位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实现最大限度遏制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特别是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今年丹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二是深入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加强有害生物风险防控与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行动计划,实现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双下降。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认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今年丹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苗木产地检疫率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为的90%以上。三是扎实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库为基础,认真复核数据、签订停伐管护协议,年丹寨县实现管护绩效目标不低于本地区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任务面积。四是问题整改成效突出。全面推进森林督查、环保督察、自然保护地督查等各类问题整改,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完成%,年全县森林督查涉林案件33起,其中:行政案件32起,刑事案件1起,目前已经查处26起,查结率81.12%。五是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组织实施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清风行动”,联合县委政法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森林公安局、县行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加大对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打击力度,出动执法车次25余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查办案件总数10起,处理违法人员15人。

通讯员 韦光发    

编辑刘珺珺

一审涂林念

二审张燕

三审陈玉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