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映通讯员王为峰王广乐
初冬景色别样美,台前县清水河乡孙庄村村民李广刚的心里更美。两年前,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李广刚利用村里的林地开始小规模养鹅,当年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脱贫摘帽。随着滚动式发展,养鹅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的他不仅有了存款、买了小轿车,还牵头创办了养殖合作社,带动2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和过去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太大啦!”李广刚喜滋滋地说。
因为有三分之一村民住在临黄河大堤以南的黄河滩区,三分之二村民住在临黄河大堤以北的滞洪区,孙庄村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骑堤村”,也就是“骑在黄河大堤上的村庄”。过去滩区洪涝灾害频发,滞洪区背河洼地盐碱渍水,临黄大堤不断拓宽,农田相对减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混日子,村里的发展相对滞缓。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村前的小树林里,正在收获蚯蚓的村民罗月华不无感激地说开了。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罗月华从外地学到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的蚯蚓养殖技术。她利用村头的小树林尝试养殖蚯蚓,村“两委”及时为她争取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帮她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罗月华的养殖项目已滚动发展到80多亩的规模,20多天出一茬蚯蚓,全年能出10多茬。除去人工、牛粪等成本花费,年纯收入20多万元。罗月华不仅圆了脱贫致富梦,还带动村上10多人就业增收。
“林下养殖、甜叶菊种植、养鱼、羽绒收购和加工、汽车配件加工、劳务输出……家家进产业扶贫项目,户户有致富增收门路,我们村里没闲人。这都是党的脱贫好政策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啊!”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月说。
经济发展了,村民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制定村庄规划,拓宽旧街道,修建硬化新街道,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对村庄环境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为提升村民文化素质,成立了广场舞队、舞狮队和、演唱队,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移风易俗标兵”“脱贫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规范了红白事和文明行为……孙庄村开始蒸蒸日上。“哗哗哗……”距村头不远处,有一片开阔的池塘,是村集体黄河鲤鱼养殖项目。刚网出的新鲜鲤鱼,活蹦乱跳的,预示着这里的好年景。
编辑:马鹏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