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宣汉县紧扣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总目标,坚持“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考察交流、线上学习”分段式培育模式,严格“经营管理型不低于学时、专业生产型不低于40学时”培育要求,采取“七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面完成名培育任务。其中,县本级培育任务名,实际完成名。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构建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是突出产业主导化。全面落实“农业作贡献、粮猪是关键”市场保供要求,重点围绕“牛、药、果、茶、菌、粮”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小班制教学,县本级开设14个班级。其中,开设了生猪、粮油、粮油(机艺融合)、脆李、畜禽养殖、蜀宣花牛养殖、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果树、蔬菜、中药材等10个经营管理型班级,车厘子、茶叶、甜柿、食用菌等4个专业生产型班级。
二是培育机构多元化。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实行“社会培育机构+农技推广机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公开遴选、专家评审,确立县农广校和县农机推广站、县经作站、县农科所、县茶果站等4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成都市久慧源教育咨询公司、达川区银河职业技术学校等2家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培育任务。
三是学员遴选精准化。培育效果和质量,学员是核心。采取“村社组织--乡镇初核--县级审核”的方式遴选学员。坚持学员年龄严格控制在16-55周岁,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或想创业、盼致富、参训意愿强烈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产业扶贫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年龄超过55岁的培训人员不超过20人,以学员质量确保培育质量。
四是培育内容优质化。严格落实部、省“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等三大模块化培训”要求,除专业技术、综合素养课外,还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创新创业技能、农村电商等课程,实地教学选择在周边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坚持“省市级、县乡级、土专家”三级师资并重原则,推行案例教学,提高了培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激发了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确保培训效果。
五是集中培训封闭化。集中理论培训安排到巴山大峡谷、铭远生态公司基地、峨城山休闲基地、月湖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产业基地实行封闭式培训。畜禽养殖班还安排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让学员体验了一把大学生活。封闭式培训为学员创造了一个静心学习的良好环境,保证了培训质量。实习实训采取分组分户、就近产业基地集中方式进行。
六是培训管理制度化。建立班主任、第一堂课、培训考勤制度、满意度调查(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满意度评价)、互动跟踪联系(一班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