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从今年1月19日到现在,港北区庆丰镇石卓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每天都忙于捕捞小龙虾,平均每天捞出的公斤小龙虾供不应求,根据市场行情及商品虾规格大小,每公斤收购价在36元至元之间,截至3月20日,该基地已捕捞小龙虾4万公斤。
3月的贵港,不仅是春耕备耕的季节,也是贵港市反季节小龙虾养殖迎来丰收之时。去年以来,贵港市把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利用贵港市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积极探索“稻+小龙虾”共作模式,反季节养殖小龙虾,全力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截至3月22日,全市稻虾综合种养土地流转面积14万亩,招商引资已签约种养面积12万亩,建成稻虾田面积12.81万亩,商品虾销售量万公斤,产值万元。
专班推进,加快产业发展。贵港市成立了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县、乡两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成员,同时配备充实专班工作人员,出台了《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方案》,把稻虾综合种养纳入乡村振兴重要内容,实施稻虾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计划到年全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50万亩,实现鲜虾产值37.5亿元以上;有效整合统战、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物资、技术等优势,加快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实行常委联系包干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联系机制,全面推行“3个一线工作法”,即市委常委挂帅一线督办,挂点乡镇(街道)处级领导一线包干,乡镇工作组一线攻坚,层层抓落实;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发挥“一组两会”作用,组建稻虾产业一线党员突击队入户走访、宣传政策,为推广稻虾产业发展打牢群众基础。
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种养。全市组织统战、农业农村、工商联等部门干部下沉乡村一线,狠抓土地流转工作,推动稻虾规模化种养。通过推广覃塘区土地预流转、桂平市财政垫支土地预流转、港南区确权确股不确地等经验做法,创新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签约农户投工投劳,共享分红;引导农民对低产田、水进田、旱改水、新开垦耕地进行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为推动稻虾规模化种养打下良好基础。
稻虾共作,实现“一田多收”。贵港市积极探索“稻+小龙虾”共作模式,推动富硒稻虾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一田多收”、稻田效益最大化。港北区富硒稻虾生态农业基地采取“稻+小龙虾”种养模式,每亩年产富硒稻约公斤、小龙虾公斤,每亩收益达1万元以上。桂平市与广西三超农业公司签订稻虾综合种养一体化项目,将1亩低效地、低洼地、旱田改造成稻虾产业用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每年亩产成品小龙虾—公斤、水稻—公斤,每亩产值达1.8万元。覃塘区百盛农业稻虾示范基地利用亩水田开展“稻+小龙虾”立体种养,通过规模经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服务,每年利润超万元、农户增收2万元,带动发展稻虾种养0亩。
壮大产业,健全稻虾全产业链。贵港市围绕推进“三个一”建设,即每个县(市、区)党委牵头推动建成一个万亩级小龙虾养殖基地、一家加工企业和一条小龙虾美食街,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发展壮大稻虾全产业链。截至3月22日,先后出台《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方案》等优惠扶持政策10多项,落实扶持资金7万元。采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模式,组织人员到江苏盱眙、湖北潜江、湖南南县、广西上林等地开展稻虾产业招商引资活动,邀请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有经验的“四有”龙头企业到贵港市考察发展,目前,共与4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稻虾综合种养协议,签约面积7万多亩,成功打造一批产量稳定、生态循环、特色鲜明的“精品”稻虾示范基地。其中,港南区引进广西稻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投资2亿元建设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集小龙虾育苗、养殖、加工、交易、培训、物流于一体的稻虾全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利用优势,打造富硒小龙虾品牌。依托贵港市辖区70%以上的富硒土壤优势,加强富硒小龙虾品牌培育,实施富硒小龙虾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成立了贵港富硒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市农业农村、财政、商务、市场监管、供销、文旅、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合力打造富硒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出台《贵港市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贵港富硒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包括品牌准入、品牌宣传、品牌保障等,指导企业进入或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贵港富硒小龙虾制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