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优势 >> 正文 >> 正文

西盟闯出新路子让肉牛产业牛势崛起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3/28
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ivk_sa=1024320u

西盟县作为“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以来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如今,在西盟大地上正描绘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而在这幅壮美画卷中,肉牛产业则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脱贫攻坚期间,肉牛产业是西盟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县采取“龙头企业+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肉牛规模化养殖模式推进肉牛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种草脱贫”。如今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西盟正大力推进肉牛产业升级,探索实施“ 府+企业、金融+保险、合作社+养殖户、技术+培训、科研+协会”的肉牛分散扩繁、集中育肥新模式,解决了牛在哪?钱从哪来?如何让农户安心、放心养牛等问题,闯出一条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让群众能实现“养牛致富”。

府+企业

破解肉牛“买进难、卖出难”的问题

早上七点,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唤醒了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六组这个坐落在半山腰上静逸的小村庄,村民扎药已经像往常一样,在牛圈里忙活起来,拌饲料、喂养,查看牛群状态变成了他现在每天的日常。

“感谢 府的好 策,既让我们能买到好的牛种,还帮我们解决了养成牛后卖到哪里去的后顾之忧,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扎药告诉记者,自己养殖本地小 牛已经有4、5年,但由于个体小、出栏慢、效益低,一度让他对牛产业失去了信心。“年12月,我看着寨子里有人养西门塔尔牛养的好,长的又快又大,我就说买来养试试,想不到才5个多月的小牛犊就已经能卖到1万元了。” 次尝到养殖优良品种牛的甜头的扎药,萌生了想要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本金,扎药扩大养殖规模的梦想变得遥遥无期。

年,西盟县依托县扶贫开发投资公司,设立万元肉牛产业发展基金,对养殖户购买能繁母牛提供20%资本金支持,养殖户按规定日期偿还资本金,从而解决更多像扎药一样想养牛但无资本金的群众的难题。同时,西盟县还积极引进迅驰农牧、三江并流等龙头企业,负责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云岭牛等优质良种基础母牛,并与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所扩繁6月龄犊牛按不低于元价格由企业回购,从而破解肉牛牛源紧张、饲养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难题。

“这回我又买来了两头已经怀孕的西门塔尔母牛,过几个月又可以下两头小牛犊,我的养殖规模要慢慢扩大,相信收益也会越来越好的。”对于肉牛养殖,扎药信心满满。

金融+保险

破解养殖“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

“ 策越来越好,现在寨子里家家户户基本都养上生长快、效益高的良种怀孕母牛了,而且也不怕牛有‘闪失’了。”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六组村民扎海看着牛舍里认购来的两头能繁母牛说得兴奋,底气十足。而这底气来源于西盟县一项灵活的助农 策。

扎海家之前从来没有养过牛,因资金和风险的问题一直不敢尝试。年,西盟县坚持以农业保险业务为切入点,实施“ 银保担”联动支牧,探索出“肉牛+保险+信贷”养殖模式,解决养殖户愁资金难的问题的同时,也降低了养殖风险,充分保障养殖户成本收益。

听到消息后的扎海积极的到村委会报名,认购了两头怀孕西门塔尔良种母牛。“牛不仅买到了,还有保险帮我们分担风险,现在我们就放心养牛了,并且有信心养好。”扎海说。

合作社+养殖户

破解主体“实力弱、难做大”的问题

带领群众亲自到牛场选牛、跑银行、对接保险部门、联系牛场公司......这两天,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岩胆每天都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合作社要成为发展肉牛产业的‘火车头’,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服务好、保障好群众的利益。”岩胆说。

为了提升肉牛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西盟县充分发挥 组织先锋堡垒和 员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的模式,组建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懂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村组干部、西盟工匠、养殖大户等吸纳至合作社,带领养殖户按照行业技术规范、企业养殖标准,实行统一圈舍、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收购、分户养殖,从而构建起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1+1+1>3”的效果。

“我们技术、销路、防疫都不用操心,育牛犊、盖牛圈、饲草种植还都有补贴,合作社那边的保障服务都给我们做到位了,现在我们积极性也更高了。”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六组村民老七说。

技术+培训

破解群众“不会养、不愿养”的问题

“跟着牛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我学到了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疫等知识,这让我更有信心养好西门塔尔这些良种牛了。”在认购的良种怀孕牛送到自家牛舍里前,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六组的村民老五已经到肉牛企业的养殖场实地培训了15天,由于过去都是饲养传统的本地小 牛,专业的技术培训让他学到了对良种牛科学的养殖流程、养殖技术、养殖标准,做到了“牛未到家先学技术”,确保养殖过程中“好上手”。

为解决群众因为不会养导致不愿养的问题,西盟县采取“孵化式、师带徒”培训模式,深入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我们会派技术服务人员对每一家每一户老百姓进行技术指导,围绕让牛能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长得好这几个方面培训老百姓,让老百姓更有信心养好这个牛,减轻负担、减轻风险,确保老百姓能实实在在见到效益,确保他们能百分之百的获得收益。“西盟迅驰农牧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苏聪说。

同时,西盟县还依托省农业农村厅定点帮扶优势,建成省级 必志基层专家工作站1个,聘请 肉牛技术顾问4名,建设县级冻精改良站1个和乡(镇)冻精改良点7个,联合企业组建肉牛养殖技术团队,常态化到养殖户家中开展“定点式、上门式”技术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疫病防疫、冻精改良、助产处理、科学喂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肉牛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经营。

科研+协会

破解行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借力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度开展全县肉牛产业发展摸底调研,盘清弄实西盟肉牛的现状和短板,探索研究肉牛产业发展思路与技术路线,实施育肥牛生长性能测定及母牛群繁殖性能测定,制定出台肉牛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等方面一整套技术方案,合作开发的“西勐排酸牛肉”入选昆明市“十大名优农产品”,从而破解缺乏肉牛行业标准的难题。以市场为导向组建肉牛产业发展协会,积极搭建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交流、议事、合作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互通行业情报、信息、经验,规范养牛业行业行为,促进肉牛行业自律,营造行业内部竞争的良好环境,较好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从而破解肉牛行业不规范的难题。

一个个标准化牛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新路子不仅让西盟县肉牛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也按下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打通了“牛”产业增收致富路,更成为这个“直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记者:西盟县融媒体中心艾嘎文/图

编辑:李江

责编:周艳

监制:邹伟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