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工厂化养殖的初级阶段是以开放式的养殖方式进行流水养殖,其特点是养殖用水经过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进入养殖车间养殖池,循环后直接作为养殖废水排放。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循环水养殖是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水产养殖生产,是养殖生产的工业化,其特点是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以实现养殖水温可控、保证养殖水质,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管理程序化、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的目的。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环境,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使养殖用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品种处于最适的生长环境,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养殖产品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显著降低养殖成本。
技术要点:
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
1)工艺流程示意图
2、养殖用水的前处理(原水处理)
选择无污染的沿岸海域,通过潮差或水泵将自然海水注入蓄水池沉淀,将密度大于海水的颗粒物质沉淀于池底然后沉淀海水经过砂滤、消毒和分离后进人内循环养殖系统。
3、悬浮物滤除
1)砂滤式生物滤池
一般情况下生物滤池由多级组成,第一级生物滤池设计为砂滤式,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既能作为生物填料,砂粒表面形成菌膜,降解养殖水体中的NH+4-N和NO2--N的含量,又能将养殖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滤除,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使内循环养殖水体更加清澈透明,改善养殖环境。在控制细菌数量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通过砂滤能将细菌数量降低1个数量级。当循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悬浮物被拦截于砂面上,容易堵塞,水的流速会降低,此时,应启动反冲洗和排污装置,洗除污物,恢复应有的滤水速度,过滤面积与养殖池面积之比为1:(5-10)。该比例与鱼产量有关,产量高的应加大砂滤池面积,反之,则可减少。
2)筛网过滤
1滚筒式过滤器
滚筒为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滚筒外包筛绢网或不锈钢网,一般使用10-目网。滚筒有l/3浸于水槽中,过滤水通过滚筒水槽进人循环泵水槽被抽人生物净化池。滚筒顶部安装自动反冲洗喷嘴,反冲洗下来的污物通过排污槽排出。
2固定式筛网过滤器
固定式筛网过滤器是安装在循环水泵之前的过滤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是将鱼池回水中的残饵、粪便等大颗粒以拦截的方式滤除。筛网一般为尼龙、锦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网目以目为宜,这种筛网须定时冲洗或刷洗,以保持水流畅通。
4、循环量
水的循环量是根据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和放养密度来决定的,并随着鱼的生长、水体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循环量。在一定条件下,循环量与水质的净化程度密切相关,在养殖系统中水循环量越大,其净化效果越好。循环量与产量有直接关系,l次h/全量循环的养殖产量为30kg/m2左右(欧洲的海水鱼类的工厂化养殖内循环水流量4次/h以上,产量一般在60kg/m2左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循环量越大,则养殖产量越高。
5、泡沫分离
泡沫分离器的主体一般为玻璃钢或塑料板制成,圆筒状,直径lm左右,气体由底部注入,形成大量的气泡,通过气泡可将养殖鱼类体表分泌的蛋白质类粘性物质,以及与粘性物质粘连在一起的微小悬浮颗粒物去除。利用这种气液界面可吸附浓缩污浊物的原理,通过气浮方式予以分离净化。
泡沫分离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不但可以有效地去除粘性物质、残饵、粪便和排泄物等污浊物,还可控制养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不再增加。
6、微生物净化
1)生物滤池
所谓生物过滤,指的是微生物对水质的净化,水质净化过程是在生物滤池中完成的,这一过程在养殖用水的后处理中占据核心位置。这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降解NH4+-N和N02--N含量的关键技术。
生物滤池的容水量较大,一般为养殖池的2-3倍,多为浸没式,由多级串连而成,这种串连方式可使水的过滤方向既有向下流动式,也有向上流动式,这种上、下流动式相结合的生物滤池,过滤净化效果较好。
2)生物填料
生物填料是放置在生物滤池中的供有益微生物附着的材料,目前所采用的种类较多,有陶粒、碎石、砂粒、沸石、活性炭、聚丙烯丝状材料、塑料颗粒、塑料蜂窝、方便面式塑料板等。若是多级生物滤池,最好在第一级滤池中装入砂粒为填料,要求砂粒大小1-3mm,砂粒表面粗糙、具棱角,砂层厚度40-50mm,砂层底部铺设多孔塑料管道,管道直径-mm、孔径30-50mm,管道两侧及上方铺设大块卵石,卵石厚度30mm左右,并且安装反冲洗、排污设备。第二级、第三级生物滤池中可放置聚丙烯丝状材料较为适宜。
砂子、活性炭、沸石这三种生物填料,以沸石效果最好。
3)微生物制剂
生物滤池应在使用前30-40天加水进行内循环运转,接种活菌制剂,或培养野生菌种,使滤料上形成明胶状生物膜,这些生物膜能够有效地降解养殖水体中的NH4+-N和NO2--N的含量,在显著改善养殖环境的同时,抑制了有害细菌的滋生,并且具有预防疾病发生的功效。
7、液态氧增氧
现代工厂化养殖是以高氧、适温、适盐的再循环方式运行,高氧是高产的必需条件。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lmg/L以下为缺氧,4mg/L以下为低氧,3mg/L以下将影响生长。要求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通常则要求氧含量在饱和度之上。条件不同,氧的饱和含量也不同,在水温20℃,盐度为30时,溶解氧的饱和含量为5.32mg/L。工厂化内循环养殖只有补充液态氧才能使溶解氧保持在饱和含量以上,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生产中将溶解氧含量控制在8-12mg/L,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持鱼类的快速生长。
8、消毒灭菌
1)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照射波长nm,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在实践中发现,通过紫外线的流量为m3/h,杀菌效果较好。
2)臭氧消毒
臭氧发生器也是工厂化养殖较为理想的消毒装置,臭氧具有化学反应快,用量少,水中残留时间短,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臭氧的氧化能力强,可迅速与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脂质产生结合性反应,破坏分解细胞,起到杀菌作用。臭氧与紫外线组合使用,能降低BOD、COD值,将NH4--N转化为NO2--N,降解NO2--N含量,可以获得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在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中,臭氧的投人浓度通常为0.08-0.20mg/L,治疗浓度为1.0-1.5mg/L。
推广情况:我国工厂化养殖的规模已近万立方米,产量22.1万吨。其中,淡水工厂化养殖规模为多万立方米,产量13.4万吨;海水养殖规模为多万立方米,产量8.7万吨。
适宜区域:全省工厂化养殖地区。
注意事项:
1)日常值班要定时巡池,注意观察养殖个体活动情况,特别要了解它们的摄食情况,确定日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2)及时捞除死亡个体,杂物等,发现有病个体立即检查病因及时治疗,如见异常活动个体查出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要注意观测水质情况,可以从养殖池水的变化判断养殖鱼的健康状况,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做好日常各项记录工作,记录当天水质、气候、投饵、消毒、防病治病用药及其它各项情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