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优势 >> 正文 >> 正文

浅谈规模肉鸡养殖技术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6/12

市场上肉鸡品种繁多,不同肉鸡品种的适应性和生产潜力不同。在肉鸡品种的具体选择中,要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气候环境,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生产潜力大的品种。引进品种时,必须从无特定动物疫病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引进,并在引进前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确保引进健康雏鸡。

肉鸡配种前,准备好各种饲养管理工具,包括保温、通风、供水、补充饲喂、光控、消毒设备、注射器、清粪工具、饲料加工和储存设备,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设施建设,对损坏的墙壁、门窗、天花板等进行修复,防止种鸡在鸡舍里因冷风而受到冷应激刺激。准备饲料和疫苗,确保饲料新鲜且易于消化。各种材料准备好后,应对围护设施和养殖设备进行第一时间彻底清洗和消毒。

雏鸡进鸡舍前1~2周对育雏舍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然后每立方米用28ml福尔马林和14g高锰酸钾熏蒸,24h后可开窗通风。引进的雏鸡进入育雏舍前需预热6~12,开启供暖设施,确保保育舍温度达到相应标准。

为了保证肉鸡在育雏繁殖阶段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控制围栏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应密切观察肉鸡的活动,肉鸡食欲旺盛、动作灵活、反应灵敏、毛色鲜亮、饮水积极,说明围场内的温度和湿度比较合适。一般环境温度控制在32~35℃1~3天,30~32℃4~6天,25~30℃7~10天,20~25℃11~15天。雏鸡长到16日龄后,要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和雏鸡对热源的依赖情况来决定是自然降温还是逐渐升温。

随着肉鸡日龄和体重的增长,鸡舍的湿度逐渐降低到50%~55%。此外,养殖密度的控制非常重要,随着肉鸡日龄和体重的逐渐增长,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自身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在整个养殖管理阶段,逐步降低养殖密度,为鸡提供3~5倍的活动空间。科学通风,防止肉鸡拥挤死亡。

28~45日龄的肉鸡称为育成阶段,此时肉鸡生长发育健康,各种脏腑器官完善,适应性逐渐增强。这个时间段的主要任务是管理除湿后雏鸡的适应性,逐步降低鸡舍的温度。一般2~3周后雏鸡可逐渐降温,适应1周左右,再转入鸡舍。分组转移后,应按大小和强度科学分组,确保整个分组统一整齐。在群转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肉鸡的外部应激刺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电解质。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应适当推迟转出育雏舍的时间。

肉鸡在45日龄后称为育肥阶段,雏鸡可以从第五周开始逐渐转为喂食。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饲料罐和饮水罐的面积应逐渐增加。肉鸡长到6~7周龄,每平方米饲养20~30只肉鸡,8~9周龄每平方米饲养10~20只肉鸡,10周龄每平方米饲养12~15只肉鸡。我们要注意养殖环境的清洁,每天打扫环境,做好圈舍的通风工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