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为了推动肉兔集约化养殖的科学化发展,该项目在肉兔的良种繁育、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突破,主要技术成果详述如下!首先,选择良种肉兔进行了选优和提纯试验,并进行了杂交组合试验,利用杂交组合的优势进行了商品肉兔的生产。其次,利用两种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促排卵3号(LHRH-A3)),并配合使用科特壮注射液(Catosal)对母兔进行特殊处理,达到同期发情的目的研究种公兔的采精技术、精液稀释技术和输精技术,另外,还确定了集约化生产母兔的繁殖周期,即分期分批建立繁殖母兔群和后备母兔群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后,根据营养标准,分别制定了肉用幼兔、肉用种兔和生长肥育兔3种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系统完成了良种选育、杂交优势利用、繁殖控制、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和生物安全的技术集成。通过运用该肉兔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良好效益,母兔受胎率达到90%以上,窝产活仔数大于7只,年产活仔数大于50只,35日龄仔兔体重达到o.75kg。90日龄商品兔出栏平均体重达到2.5kg以上,料重比达到30:1,屠宰率达52%以上,母兔年产活仔数达到50只以上,每只母兔年均提供出栏商品肉兔44.2只,兔肉质量全面符合出口的相关标准。繁殖母兔年淘汰率降低了15%,断奶仔兔成活率达到了95%,育肥兔成活率达到了93%,大大提高了肉兔养殖的生产效益。
技术关键点及难点
科学合理地根据公母比例、年龄结构、年更新率分期分批地建立繁殖母兔群和后备母兔群;为了既减少断奶对仔兔的应激,又有利于母兔体况的恢复,于18日龄开始给仔兔补料,27~35日龄采取母兔和仔兔“昼分夜合”的管理方式,即白天将母兔从笼中拿出,仔兔留在笼中,夜间再将母兔放回。35日龄断奶仔兔成活率达95%,体重kg以上。母兔47日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49日龄进行人工授精,受胎率达90%以上,年产活仔数50只以上。
应用前景与案例
利用该技术成果,建设了年出栏商品肉兔达10万只的肉兔集约化生产示范场,每千只繁殖母兔新增纯效益15.81万元,已获经济效益万元。该技术的推广使当地农作物秸秆等饲草饲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了肉兔养殖数量和有机肥的产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农养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