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科普新番
广大农民朋友们,在几年前一定都听过,这样几个生态养殖方法,果园养鸡、林下养猪还有稻田养鱼,生态环保、物尽其用,一举多得。
其中稻田养鱼更是能年入万,这不禁令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心动不已,仿佛看到了打开财富的密码。
那么为什么红极一时的稻田养鱼,在这几年销声匿迹了呢?稻田养鱼有哪些利弊?进入今天的主题“稻田养鱼的秘密”。
十几年前稻田养鱼年赚万
稻田养鱼,一显而易见,就是在稻田里养鱼,稻田在成长的季节,田里充满了水,这个时候放上鱼苗,鱼儿排出的粪便也能给稻田提供养分。
这样到了收获的季节,稻子能更丰收,稻田里的鱼儿也能赚上一大笔,是非常科学、生态的养殖方式,在这里普及个知识点“生态养殖”。
它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湖泊、水库、江河以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养殖模式,目标就是生产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食品。
十几年前,稻田养鱼刚兴起,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上过电视,还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链,据说稻田养鱼,鱼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排泄物直接还田,给稻田带来了充分的养料。
当时不少渔民表示可年赚万,那真是坐收渔翁之利,一下子打开了通往财富的密码。那么如此赚钱的养殖方式,为什么如今却销声匿迹了呢?农民含泪说出原因。
为什么稻田养鱼销声匿迹了?
第一、稻花鱼口感欠佳
稻花鱼其实就是鲫鱼、鲤鱼或者草鱼,因为在稻田里长大,吃着稻花,喝着稻水,美其名曰,稻花鱼,传说稻花鱼不仅味香、肉嫩而且骨酥。
而实际上在稻田里长大的鱼,不仅个头小,身上没什么肉,并且在稻田的泥水里生长,鱼本身的腥味又特别重,因为口感欠佳,导致后来购买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后来也就销声匿迹了。
第二、双双减产
稻田养鱼,其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知道,农民种稻子,是需要防病虫害的,过去使用农家肥,给养鱼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现如今,农民种稻子都施化肥,打农药。
鱼很难在这样的稻田里生存的,农药吃多了鱼就会死掉,农药少了病虫害就无法控制,因此稻子产量和鱼的产量,就会双双减产,最后稻田养鱼也就不太现实了。
第三、没有鱼塘养鱼经济效益高
稻田养鱼虽然鱼的价格贵,但是产量低,鱼都是论斤卖钱的,产量越高,就赚得越多,并且稻田养鱼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风险也很大。反倒不如单独开辟一块鱼塘来得快,经济利益高,后来稻田养鱼也就销声匿迹了。
稻田养鱼的意义在哪儿呢?
其实稻田养鱼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通过鱼稻共生的理论,将原始的稻田生态,转向更有利的方向,实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并通过稻田养鱼,这种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创造出有利于自然界物质循环的系统。更是为了实现健康无污染的,种植模式和养殖模式,给人们带来绿色无公害的食品,但是显然这个目的并未达到。
不过,稻田养鱼在如今却可以作为一项“旅游项目”,让城市的人们体验稻田抓鱼的乐趣,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还能收到丰厚的回报,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赚钱模式。
今日话题:你吃过“稻花鱼”吗?你觉得稻田养鱼靠谱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