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朝鲁门
“牛的生长速度对营养的要求较高,每天可以安排饲喂2次,冬季最好在早晨7点以后和下午5点以前。此外,日常管理对牛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要定期消毒、清理卫生、做好保温……”“土专家”色音朝鲁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养牛技术。近日,科左后旗阿都沁苏木阿都沁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针对村民提出的牛增重速度为何慢、如何选择优质饲料等问题,组织“土专家”志愿者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如今,“穿红马甲、当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已成为阿都沁苏木的新风尚。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各嘎查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在志愿精神的浸润下感受到了文明新风给生活带来的新气象,随处可见的“红马甲”也成为基层治理中一个个鲜明的爱心符号。
培育特色品牌志愿服务有深度
志愿服务项目是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一直以来,阿都沁苏木高度重视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从抓特色、培育品牌项目、健全队伍入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标准化、规范化,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专业化发展。养殖业是苏木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苏木大小畜存栏10.8万头(只),其中黄牛存栏5.67万头,羊存栏5.1万只,母牛养殖超5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户。为精准有效满足群众需求,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特色产业,培育了群众身边的“土专家”志愿服务品牌,将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打造志愿队伍志愿服务有力度
各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纳当地兽医、养殖大户、种植能手、饲料经销商、牛经纪人、返乡大学生等,组建了19支覆盖全苏木的“土专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产业发展队伍。志愿服务队结合阿都沁苏木特色产业,围绕黄牛养殖、玉米种植、水稻种植、土肥使用及家禽养殖等方面,通过面对面集中培训、开展现场会等形式,“零距离”为农户传授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效益的实用技术,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紧贴群众需求志愿服务有温度
苏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针对大部分家庭养殖黄牛这一实际,将每月的15日定为黄牛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志愿服务日,结合入户走访、收集“北疆新时代”APP线上需求等,常态化开展“点单式”志愿服务活动。年初以来,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余场次,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册余份。全苏木已培养牛经纪人多名,带动户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指导0余名农牧民学习掌握黄牛养殖技术。此外,培育了以乌兰朝鲁、苏伦温都日、六家子、阿都沁、哈丹和都楞6个嘎查村为典型的黄牛育肥、母牛繁育基地,通过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