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尊重客观现实,理性的引进生态养殖项目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2

农、林、牧、副、渔产业由于生产周期长,发展受自然条件局限和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疫情、自然灾害的影响。

开发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发生在我们安徽比较大,影响面比较广的有两个:一个是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在蒙城县开发的养牛项目。一个是固镇县波尔山羊引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轰轰烈烈,波及全国的,当时不管是亚洲最大,还是中国最大,不管参与的当事人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劳动,现在都成了笑话。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农业开发失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它揭示了一个真理:做任何项目和事业开发,光有被利益驱动的热情是不够的,从事任何行业的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相关生产经验,盲目冲动、一厢情愿是不符合市场现实、客观规律的。

就拿现在被炒的火热的生态养殖开发来说,你的前期规划做得再好,还得经受住漫长生产周期的考验,甚至可以说是煎熬。在这个周期里,你没有收入,或很少。只有投钱!投钱!投钱!而且还要面对24小时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只要你被套上了,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呵呵,你的小心脏能否坚持下去还真是个考验!

努力提高适龄母畜的繁殖率和幼畜成活率是所有养殖业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得亲力亲为的,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也就不用干了。吃不了苦,你就不能积累第一手核心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你就不能去指导别人,也就局限了你的生产规模。如果你是一个千万,亿万富翁,可以雇别人干,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对粮食和畜牧业产品的基本需求量惊人。畜牧、渔业的发展受到客观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比如基本口粮和畜禽饲料生产用地之间的矛盾。我国饲料用的大豆和鱼粉进口量占全国的需要量的70%以上,玉米及其他主要的农作物的进口也在逐年增加。这需要我们转变生产观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保证粮食安全降低温室效应,发展良性循环的畜牧业方面做文章。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秸秆,荒山,坡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通过秸秆氨化、微生物处理和青贮技术增加畜禽的适口性,节省粮食资源。二、生态养殖与传统养殖方法根本区别的一个标志,就是对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完全运用成熟的,就是发酵床养殖,EM原露加沼气,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污染,实现了零排放,清洁生产,又能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还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可搜索附近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考察示范项目。)国家已经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作为重大工程,纳入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发展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除了工厂化规模饲养外,广大农户小规模饲养基本面广。有利于地取材,只要解决标准化卫生质量的问题,就能实现畜——肥——粮,循环型的畜牧业模式。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但是广大农民了解科农业学技术的渠道和来源相对较少。我们政府部门早先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科所、畜牧兽医站、土肥站、植保站,都成了空壳或停摆!恳请党和政府站在三农问题发展的战略高度恢复它们的运作。使他们职业技术技能,指导、服务于一线的生产实践。利用大数据,构建一个大型的结合所有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市场需求、务工、求职信息一站式的网络平台,能让农民共享信息资源。这是农村工作、经济发展,最现实、迫切的需要。

您对于农村发展生态养殖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欢迎参加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