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培养蚯蚓营养成分非常的高,各种成分和维生素非常的全面,所以黄粉虫在养殖业很多都作为一种蛋白质饲料。目前用于养殖的蚯蚓种类主要是赤子爱胜(如太平2号、北星2号)。①场所选择蚯蚓饲养场所应遮蓢避雨、避免阳光直射、通风、湿度适宜、排水性能良好、环境安静、无农药污染。养殖池面积可为3~5平方米,四周为砖墙,并用水泥抹缝或抹面,池底要向排水孔一侧倾斜,饲料包括人,猪黄、牛类、马类、免、鸡等。纤维性料主要包括各种落叶、杂草、稻草、木屑、麦積、玉米桔等,纤维饲料要切成小段状,长度在一里面左右。
基料堆放:
一层纤维饲料,一层其他料,边堆料,边分层流水,下层少,上层多流,在温暖季节,通常堆积到第二天,堆内温度便开始逐渐上升。放养方法与放养密度对于初次养殖者来说,可先在池体上放15~30厘米的基料。在适宜的条件下,蚯蚓的密度不能太大爷不能太小,密度太大会让蚯蚓营养不良,密度太小有造成饲料的浪费,正常密度种蚓1到1.5万/米,幼蚓密度3万/米。
蚯蚓有三种投喂方式分别如下:
上层投喂法,即将饲料投放于蚯蚓息环境的表面,观察到养殖床表面黄化后,可子以刮除,接着在上面数一层厚5~10厘米的新料,下层投喂法,即将新制作好的饲料投放在原来饲料和蚓类的下面,操作时,先将原饲料从床位内移开,新饲料料铺在原来的床位内,再将原饲料及蚓铺在新饲料之上。此法有利于产于原有饲料和蚓粪中的蚓茧孵化,这种方法对于清理蚓粪非常有利,但是里面还会有很多没有吃完的饲料。也可以在老蚓床的双边铺设新饲料床,主用在已堆积到一定高度,且部分已化粪时。
料块(团)穴投眼法,即把铜料加工成块状、条状,把饲料快以掩埋的方式进行喂食,也更加有利于养蚯蚓的人进行观察,等到可以采收的时候也能方便于蚯蚓的采收。蚯蚓的食量大约一天可以吃的重量相当于自己的体重。蚯蚓繁殖温度一般为20℃~30℃,湿度为60%~70%(饲养时应每2~3天适时渊水1次),要尽量避免闷气,洒水宜使水呈雾状。
日常管理与越冬日常应将饲料的湿度保持在60%~70%,冬季临近,在室外养殖的蚯蚓可移人室内或温棚内饲养,并可采取加温措施,使蚯蚓顺利越冬和生长。蚯蚓采收和龟料制作蚯蚓有一天生缺陷就是非常的害怕光照,所以在蚯蚓的采收是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蚯蚓的采收非常的方便,采收后的蚯蚓可用冷冻干燥机在低温真空下把蚯蚓体内的水分蒸散掉而获得蚯蚓干体,干体可以用来制成粉末状态来进行饲料的配合应用,然后再加工成配合龟料。
(2)粉虫的增养粉虫又名面包虫,它是多种经济的理想活倒料、人工养黄粉虫技术简单,黄粉虫的成本也非常的低,饲料和成品从是4比1。
①生长过程虫体要经过、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的变化。卵呈乳白色,在25℃~30℃条件下,经4~7天便可孵出幼虫。幼虫经7~19次皮,一般体长可达到3厘米,体粗可达8毫米,主要是以幼虫投吸特种经济动物。幼虫经最后1次脱皮后化为蛹,呈棕黄色,光身睡在饲料里,7天后羽化形成成虫。成虫的颜色由白变黄,最后变成黑色。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在黑夜更为活跃,成虫的寿命一般为3~4个月。
②培养方法黄粉虫可在室内培养。培养室应通风透光,冬暖夏凉,并在门窗上安装尼龙网、铁鈔网等,以防黄粉虫逃出或敌害侵入室内。
培养箱可用铁皮、木板制作,长~厘米,宽50~厘米,高10~20厘米,内部最好制作光滑比较好,最好用表面有塑料油性纸张粘贴,以防黄粉虫爬出边框开几个通气孔。可进行立体养殖,在房内安排若干排木架或铁架,每排架分3~4层,每层间隔50厘米,在层间放置培养箱。
在培养箱的底部铺一层白纸,再铺一层1~2厘米厚的麩皮或米糠,然后放入黄粉虫,成虫的放养密度可为每平方米只左右,黄粉虫的词料主要是麩皮、米以及菜叶、果皮等。菜叶最好用清水洗过,晾干叶画水分后再,水分太多会使精料霉变。使得成粉虫大批死亡。可采用配合词料投吸,其配方是麸皮45%,米糠45%,鱼粉粉10%。
成虫饲养隔3-5
天加1次料。成虫产卵在白纸上,每隔5天必换1次白纸。产卵盛期要1~2天1次。白纸上要写明产卵日期,单独放到另一个培养箱中孵化,还应在自纸上洒一层厚约2厘米的麸皮。幼虫卵出后,要多添加一些菜叶、瓜果皮等多计青绿铜料,黄粉虫长到2里面长,这个时候比较适合乌龟的食用,可以进行大量的投喂。
在饲养的时候,要注意各虫态时的温度和湿度,据分析,卵态最适温度为19℃~26℃,幼虫为25℃~29℃,蝇为28℃~30℃,成虫为26℃~28℃。最适醒度幼虫为80%~85%,其他各态为78%~85%、夏季气温高,水分易蒸发,就喷洒水分在室内,在夏季或者多雨而空气潮湿的时候最好是开窗通风,在严寒的冬天要做好各种保温防寒措施。病敌害防治黄粉虫的病敌害有螨类、干枯病、软腐病以及蚁、老鼠等。
螨类:螨类对黄粉虫的危害很大,夏季雨天湿度过大时,尽量不投或少投湿青绿饲料,发现有螨时,应及时把饲料移到太阳下晒15分钟以上。软腐病:患有这种病的虫体身体反应迟钝,腐败变黑,主要是因为湿气过重,饲料过湿造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