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做牛奶生意,讲究的是得奶源者得天下。好的奶源是乳企的根本,目前,我国的奶源主要有三种,规模化牧场、中小型农户,以及海外进口大包粉(即全脂和脱脂奶粉)。其中规模化牧场的奶源最好,养殖条件好、供应链条短,产出品质稳定,但这种大牧场产奶量有限。徐晓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座规模化的现代牧场。在建牧场之前,他花了一年时间取经,世界上最好的牧场基本都集中于南北纬40-50°区间的温带草原,徐晓波跑了多个国外的牧场,南纬46°的新西兰南奥塔哥、北纬50°45′至53°52′的荷兰奶源带、北纬47°的加拿大阿尔伯特等,最终他决定借鉴美国、以色列的牧场模式,高度集约化、智能化。
文|宇培
编辑|金石
老人走新路
徐晓波是一位企业家,不过他更喜欢称呼自己为养牛人。他有7个牧场,每个牧场里头都留了他的房间,一年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会去牧场小住,这个牧场呆十天,那个牧场住半个月。住在牧场时,他像个闲散的牧民,早上起来,吃个早饭围着牧场走走,到了黄昏,吃完晚饭再溜几圈,听听声音,闻闻味道,偶尔跟员工聊几句。
相较于许多创业者而言,徐晓波做牛奶生意不久,满打满算不足十年。年有了想法,年决定开始建牧场,年创立品牌认养一头牛,他每一步走得都挺慢。
年轻时候,他不懂慢的艺术,凡事讲究个冲劲。大学那会儿,他可没少干兼职,贩电影票,卖复印纸,脑子转得飞快,就为了养活自己。年,大学毕业,摸爬滚打闯社会,他想法多,开过服装店,干过餐饮,工厂也办过,钱是赚了一些,也没存下多少。后来,他靠钢材贸易赚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之后扎进房地产行业,一干13年。
他在家乡做房地产,房价从一千涨到一万,风险越来越高,能开发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走也走不出去,没什么成就感,他感觉基本到头了,是时候换个航道。
那是年,徐晓波已经实现基本的财富自由。这么些年起落,最困难的时候,他把唯一的婚房都抵押了,打拼到现在,他终于不必再为钱发愁。创业也变成了一件更自由的事。
不做三流的房地产商人,做点什么好呢?命运的启示来得偶然,一次,他去香港给孩子买了8罐奶粉,回来的时候被海关扣留,还写了检讨。抛开当时的耻辱感,他反而从痛点里看到了机会——这是属于企业家的直觉。但究其初衷,是他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及更多的孩子喝上一杯放心奶。
从香港回来,徐晓波开始认真思考养牛这个他之前完全陌生的行业。他做了很多功课。农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产重,周期长,见效慢,活口生意更是特别,古话说的,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活口一旦遭遇天灾或疾病,资金直接就蒸发了。
虽然当时巨头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牛奶市场,他依然看到了空间——牛奶是生活必需品,复购率高,市场庞大,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心中仍有隐痛,消费者渴望喝到安全健康的牛奶,他决定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自建牧场,以奶源实现突围。畜牧业一直是农业生意中皇冠上的明珠,这里头有很多学问,有技术含量,也最有巨大的前景。
徐晓波很坚定地入场了,他管这个决定叫老人走新路。他有信心,因为自己有充裕的原始资金,足够丰富的从商经验,他也做好了受挫的心理准备,创业这件事,得慢慢积累,一次性就成功的,肯定不是什么大业。
徐晓波
困难的事
我们在认养一头牛康宏牧场见到徐晓波,他穿休闲装,寸头,人很精神,采访在他的茶室进行。他不是那种健谈的企业家,聊到创业语气一直很平淡,若是追问其中跌宕的细节,他的脸上会露出一种有些为难的表情——不是他不想说,他确实不擅长讲故事。
在公司,徐晓波主要负责战略和产业链,他说自己做事情总是毛估估的(吴语方言,意思是大概估算一下),因为深知自己的缺点所在,他找的搭档,也就是几位联合创始人都是跟自己互补的人,他们细节落地极强。这群人方向一致,在决策上允许讨论,也可以争吵,徐晓波基本不干预下属的具体工作,他主要就负责两个事,把人找好,把钱分好。
做牛奶生意,讲究的是得奶源者得天下。好的奶源是乳企的根本,目前,我国的奶源主要有三种,规模化牧场、中小型农户,以及海外进口大包粉(即全脂和脱脂奶粉)。其中规模化牧场的奶源最好,养殖条件好、供应链条短,产出品质稳定,但这种大牧场产奶量有限,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TOP15的大规模牧业集团的奶源作为优质原奶,年我国优质原奶仅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徐晓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一座规模化的现代牧场。在建牧场之前,他花了一年时间取经,世界上最好的牧场基本都集中于南北纬40-50°区间的温带草原,徐晓波跑了多个国外的牧场,南纬46°的新西兰南奥塔哥、北纬50°45′至53°52′的荷兰奶源带、北纬47°的加拿大阿尔伯特等,最终他决定借鉴美国、以色列的牧场模式,高度集约化、智能化。
在我国,四大黄金奶源带分别为内蒙古奶源带、新疆奶源带、河北奶源带以及东北奶源带。徐晓波的第一个牧场选址在河北奶源带,坐落在故城县。这里水源充沛,又靠近玉米等饲料产地,交通也方便,光是选址,徐晓波就走访了五六个月的时间。
要建牧场,钱也是个问题。一个万头牧场从开始建立到牧群扩张完毕,头两三年是没有回报的,纯花钱。盖房子要钱,购买设备要钱,购买奶牛要钱,奶牛从出生到生育产乳需要27个月,中间每天吃饲料需要花钱,等到第4年,才能开始回本。因为牧场没有抵押物,很难贷款,徐晓波建第一个牧场,自掏腰包投资了4.6个亿。
牧场有了,得引进奶牛。纯种荷斯坦奶牛2-3万元一头,由于缺乏经验,徐晓波第一批从澳洲引进的奶牛,很多头都没有怀孕,产奶量也上不去。
一个全新的牧场,如何招人也是个问题。牧场一般远离都市,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大,加上奶牛养殖行业薪水较低,技术总监王立明说,许多养殖专业的年轻人宁可去养猪,因为养猪条件更艰苦,薪资高,年轻人想多挣钱,很正常。
现在回忆牧场从0到1的过程,牧场许多员工都能说出一些难忘的细节。牧场刚建立那会儿,供电系统不稳定,夜里时常断电,奶牛怕热,一停电,牛舍的风扇就停了,那段时间,设备科科长每天睡觉都开着灯,这样一停电自己能立马发现。那时候的康宏牧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