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畜禽产品有效供给,是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筑牢三农“压舱石”的重要内容。对照国家下达我省的重要农产品保障目标要求,结合生产供给实际,当前我省生猪生产供给总体处紧平衡,肉牛肉羊生产存在不少短板,畜产品多样化供给不充分,畜禽稳产保供仍面临一定压力。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苏农办〔〕2号),年在全省组织开展畜禽稳产保供行动,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按照稳猪禽、扩牛羊、兴奶业的发展思路,围绕稳基地、保总量、提质量的总体要求,以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为抓手,继续推进规模畜禽千亿产业规划实施,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良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年,生猪年末存栏达万头以上,家禽、奶牛生产基本稳定,肉牛、肉羊存栏稳定增长。
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巩固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坚持恢复生产和疫病防控两手抓,推动生猪稳产保供年度任务细化到县、落实到场,完善月调度、季通报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一是统筹推进新建猪场投产达产和现有场户挖潜增养。加强服务指导、调度跟踪,加快万头以上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引导支持一批千头以上猪场改造升级,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合作、参股、收购、代管等方式带动适度规模猪场复产增养。督促养殖场积极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把人流、物流、车流、猪流“四个关口”,夯实封闭饲养、清洗消毒、监测排查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构建有效生物安全防护屏障。探索推广楼房养猪模式,指导养殖场完善建筑设计、运行管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二是协调推进主产区夯实产能和主销区提升产能。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实行合理承载,集聚资金、技术等要素建设35个生猪生产重点县,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全产业链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苏南地区加快建设一批大型集约化生猪养殖企业,确保规模猪场只增不减,稳定提升地产生猪生产能力。三是全面推进奖补政策落实到位。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财政厅《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精神,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作,实施好规模猪场扩能增量综合奖励政策,加快新增种猪奖补、贷款贴息等补贴对象审核和资金发放,按时序进度开展市级抽查、省级督查、资金清算等工作,5月底前县级将补贴情况上报至市,6月20日前市级汇总上报至省。主产县要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生猪生产发展。年10个中央预算内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年底前要全部完工并验收。
(二)加快发展牛羊、家禽等生产。一是持续推进奶业振兴。巩固发展徐淮宿奶牛优势区和沿海奶牛潜力区,积极建设苏中、苏南奶源保供区,扩大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稳定奶源自给率。加大奶牛DHI测定、TMR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二是加快肉牛、肉羊扩群增量。做大徐宿连肉牛主产区和徐宿、沿海肉羊主产区,大力发展自繁自育规模养殖场,增加基础母畜存栏量。推行高架舍饲养羊模式,提高生产水平。依托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大力发展秸秆养牛养羊,实现农牧生态循环。鼓励发展秸秆收贮企业,进行专业化青贮、黄贮,为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户提供商品化优质秸秆饲料。三是深化家禽业提质发展。在稳定白羽肉鸡、高产蛋鸡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黄羽肉鸡、麻鸭、鹅、地方特色蛋鸡等地方家禽生产,有序推进清洁蛋品生产。积极推进水禽集约化养殖、肉鸡笼养,提高生产效率。四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禽生产。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积极发展肉兔、肉鸽、鹌鹑、蜜蜂等特色产业。打造吴中区优质高效蜂产业示范区,4月底前完成蜂业质量提升项目建设。
(三)加快现代畜禽种业创新发展。一是全面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精神,启动全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组织开展种质资源登记,加快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抢救性保护,探索建立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互为补充的资源保护模式,逐步实现保护品种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二是加强技术攻关与品种创制。组织召开全省畜禽种业发展论坛,研究谋划打好种业“翻身仗”。落实有关推进畜禽种业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一批种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优异种质基因挖掘与利用,重点在优质猪、屠宰型黄羽肉鸡、优质肉鸭、瘦肉型猪本土化选育等关键领域开展育种攻关,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重大品种和特色产业优势品种,苏紫猪、花山麻鸡、益扬1号乌嘴麻鸭等品种创制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加快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各地要将畜禽种业纳入本地区畜牧业和种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种畜禽场,做大做强种公猪站,扩大优质种群规模,提高优质母猪比重,提升良种繁育供应能力和核心种源自给率。加快实施生猪良补项目,列入年生猪良补绩效考核的7个县(市、区)要确保绩效目标完成。
(四)持续抓好畜牧统计监测。一是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调查摸底,逐步对设计规模达到备案标准的畜禽养殖场全部登记赋码,做到应备尽备、不重不漏。加强养殖场备案信息动态管理,认真核实、更新养殖场信息,及时清理错误和冗余信息,确保各项信息真实准确。二是推行数据直联直报。加大“掌上牧云”客户端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