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七彩山鸡养殖知识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7/13

雏鸡是指从孵出到8周龄的小鸡,雏鸡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山鸡生产中打基础的关键阶段。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间接影响成年母鸡的生产性能。好的初生雏鸡应体格健壮,发育匀称,羽毛整齐、叫声洪亮、眼睛有神,活泼好动,胸部丰满,腹部柔软、脐部平整、无血迹。

雏鸡生长发育快,刚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10日龄后才能达到成年鸡的体温;雏鸡的胃容积小消化能力弱,胆小怕惊,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抗病力差,因此应加强管理。

1、雏鸡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管理技术是温度的调控问题,饲养人员应经常进行检查和观察鸡群,注意温度是否适宜。雏鸡对温度的反应相当敏感,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应正确掌握,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温度过高,会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雏鸡食欲减退,体质变弱,生长发育缓慢,温度过低,很容易导致雏鸡感冒,诱发雏鸡发生疾病。

2、在注意保温的同时要适当通风换气,雏鸡呼吸时排出二氧化碳,粪便也发出臭味,鸡舍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如果人在鸡舍中感到沉闷、气味难闻,一定是通风不好,要及时通风,注意及时清粪,保持鸡舍内的清洁。

3、在育雏阶段采取自由采食,在食槽里经常保持有一定数量的饲料,让雏鸡随意啄食,让雏鸡吃得多,长得快,少喂勤添,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又能促进雏鸡的食欲和鸡群整齐度。

4、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要及时对鸡群调整和疏群。雏鸡在育雏室内的饲养密度应视其品种和日龄的大小而异,一般以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5至30只为宜,密度过大,鸡群采食拥挤,活动的空间也小,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如密度太小,则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利用疏散鸡群的机会,把强弱雏分开,以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及时调整鸡群,能使雏鸡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吃食、饮水的位置也要增加。

5、育雏期间要及时进行法氏囊疫苗、新城疫苗、鸡痘苗的免疫接种。经常进行喷雾消毒,防疫前后应停止使用消毒药物2天。

6、要及时实施断喙,断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鸡群出现啄癖和防止勾撒饲料。断喙时间以7~10日龄为好,这时易于操作,伤口容易止血。断喙时用断喙器将上嘴1/2,下嘴1/3切掉,切口出血部位一定要烙烫到止血的程度,操作时将雏鸡握在手中,拇指按住头部,食指轻压后拉咽喉。

7、搞好育雏期的记录工作。每育一批雏鸡,应有必要的记录,如进雏日期、鸡种名称、进雏数量、温度变化、死亡淘汰数量及其原因、耗料量、投药与免疫日期、异常情况等。这种必要的日常记载工作,有利于分析问题和对育雏工作的检查,也便于总结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