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人的千年习俗,新年里写福贴福,生活中祈福求福。福,《说文解字》解读说:“福,祐(佑)也。”最早的“福”字见甲骨文,一个会意字,意为“双手捧酒而浇于祭台之上。”东北,幅员辽阔,文化多元,拥有深厚的福文化基因。
养生,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顶多是一种饮食习惯,对东北人来说确实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东北人在社交中养生,也在养生中社交。
澡堂拔火罐,不拔不是东北人
澡堂“拔火罐”在南方人看来着实有些恐怖,一排罐子整整齐齐的被吸在光溜溜的皮肤上,想想就头皮发麻。但对于东北人来说却是稀松平常,有个笑话曾这样讲到:“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而东北是洗浴中心”。有些恐怖,一排罐子整整齐齐的被吸在皮肤上,想想就头皮发麻。但对于东北人来说却是稀松平常,
洗浴中心也不是单纯的洗澡,经过热腾腾的桑拿之后才是重头戏,那就是号称养生大保健的拔火罐。这种养生趋势之流行绝对不亚于老北京人对豆汁的喜爱。拔火罐已经不仅仅是养生手段,更是一种东北人的特有情怀。
在东北人看来,拔火罐可以把身体里面的寒气和毒素拔出去。更有意思的是拔罐的结果,如果身体有寒气、湿气、火气的就会容易起泡,而没有毛病的怎么拔罐都不会起泡。
由于东北人热爱拔火罐,所以每个东北的澡堂子里都会准备满满一大桶的玻璃罐子。为了节省开销,一些简陋的澡堂子还会选择用罐头瓶子进行代替,这就涉及到东北的另外一种习俗了。
拔罐的过程总是紧张而激烈的,第一步就是肌肉放松,毕竟太紧绷的身体可没办法接受“拔火罐”的洗礼。搓澡师傅带着一脸高傲和不屑向你“款款”走过来,挥掌打下,响声噼里啪啦的响彻在澡堂子里。
不过请别担心,这个噼里啪啦的步骤只会草草结束,毕竟每个澡堂的师傅每天的工作量高达十几单。要是在一个人身上花费太多时间,那么未免不太现实。
接下来就是点火工序,这个工序可称得上是花样最多的环节。用点燃的棉球在玻璃罐子中一撩,左手顺势快速扣下,火罐在大气压的影响下就牢牢的吸附在后背上。接着就是重复这个步骤N次,哪里不舒服就沾哪里,沾到你舒服了为止。
拔罐师傅经过千百次的锤炼,已经十足的熟悉。整个拔火罐的干脆利落,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等到15-20分钟之后,被火罐覆盖的皮肤开始凸起和变为青紫,就可以把火罐取下来了。
取火罐的时候常常会发出类似“buong”的声音,你可千万不要害怕。仔细听听,这种声音仿佛还有着固定的节奏,一圈一圈的回荡在澡堂子里。
滋养身体,食补为先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到什么节气吃什么喝”,东北式的养生观念完美的贴合了这句话。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秋后萝卜赛人参”都是对萝卜的最高赞扬。在人参没有得到广泛种植的年代里,人参可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但是白萝卜却遍地都是,东北的一道牛肉炖萝卜可是被誉为养生圣品的存在。
生姜是一味常见的调味料,很多菜品都离不开他的身影,更神奇的是,烹饪好的生姜特别善于“伪装”,一不小心就会把它放进嘴巴里面咀嚼,那滋味简直上头!
总的来说东北式养生简而言之就是依靠“补”,就拿喝汤来说吧,广东人喝汤是弃肉喝汤,而东北的排骨汤里面满满的都是排骨,既然要补,当然要一步到位。
豪爽的东北人在吃饭的时候还有专门的形容词,那就是“可劲儿吃”“可劲儿造”,意思是尽情吃,吃饱了也不要停,一直到吃撑了为止。
东北人似乎什么都喜欢“大”,就连遍布全国的地方菜馆也脱离不了这豪迈的气质。仅就杀猪菜而言,一锅杀猪菜可以供一个家庭吃好几顿的分量了。
药材泡酒,越喝越有
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上,喝酒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交方式,与此同时把人参、鹿茸和枸杞一起泡白酒,美美地喝上一小杯,也是东北人的养生法宝之一呢!
东北深山老林子多,这种环境下很适合生长人参、灵芝等珍贵药材,随着人工养殖药材的技术越发成熟,各种药材泡酒的工艺也开始流传开来,其中最出名的当然非人参酒莫属了。
人参酒源于药酒,古代把这种用来治病的药酒统称为为“醪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素问.汤液醪醴论”的描写。后来醪醴又被发现有多种延年益寿、美容保健的功效,这才被广泛的流传开来。
人参酒在酿制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度数适宜的白酒、黄酒或者米酒,制成的人参酒呈现澄明或者微黄的颜色。因为酒喝之本身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效果,搭配人参更能增强药力。
健康的身体,是谋求幸福生活的最大资本,是对家人应付的最大责任。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养生,那么来上一套东北式养生大法!这样的福气大法,东北人又怎能不爱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