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井镇吕家岘村位于榆中北部干旱山区,是贡井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年平均气温4.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无霜期70--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户人。全村以种植甘草、黄芩、黄芪、柴胡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多年来,只要一提起榆中北山,“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交通闭塞、贫穷落后”,这样的记忆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然而,近年来,随着政策帮扶、梯田改造、产业进村的深度推进,如今的北山竟成了药草飘香、满眼生绿的“聚宝盆”。
采访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路上,山中的梯田里甘草泛绿、柴胡花艳,农民在地里如火如荼地忙活着,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走进吕家岘村,主街道干净整洁,沿街商铺整齐划一,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像一个个卫士守护者村民的家园。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近年来,贡井镇吕家岘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以“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年,全村种植中药材亩,其中:甘草亩、黄芪、黄芩、柴胡、板蓝根等亩,全村种植中药材农户7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5户,中药材种植农户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年,种植中药材亩,其中:甘草亩、黄芪、黄芩、柴胡、板蓝根等亩,全村种植中药材农户8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2户。吕家岘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还不断尝试创新,将村民的福祉致富放在头等位置。他们针对全村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等薄弱环节,试验示范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用标准机械化种植全面取代传统直播种植的方式,坚持把基地建设与科技推广、示范培训结合起来,主打“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协调新建中药材加工和集散基地1处,建成现代化标准库房、晾晒场地、药材交易大厅、办公场地等1.7万平方米。还建成集文化宣传、产品展示为一体的北山中药材展厅一处,建成北山中药材文化博览园1处。多次邀请市农委、甘农大、县农技中心专家及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无偿培训吕家岘村种植户人次。
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合作社吸引全国企业投资
经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吕家岘村成立了榆中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多人,年1月2日,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由榆中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定为榆中县“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人,年1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种植品种以甘草为主,涉及黄芩、黄芪、党参、银柴胡、柴胡等十余种中药材,是集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合作社。由于所产中药材具有环保无污染、有效成分含量高特性,符合道地药材和绿色中药材标准,吕家岘村吸引了诸多企业前来投资合作,中药材产品畅销江苏、河北、广州、青海、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年销售量达到吨。合作社旨在“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路”。种植技术上,通过示范带领种植,不断总结符合北山地区的种植品种和技术,种植的中药材含量均达到和超过全国水平,甘草酸的含量为3.2%,高出全国水平的1.2个百分点,甘草苷的含量为1.37%,高出全国水平的0.87个百分点,同时合作社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到年期间,多次邀请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甘肃农业大学技术专家及有经验的种植大户,无偿培训种植户人次,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在贡井、哈岘、上花、中连川等5个乡镇15个行政村集中流转土地3.6万亩,建成千亩连片种植基地12个,年在吕家岘村新增甘草连片种植基地亩,甘草育苗试验田30亩,黄芪育苗试验田60亩。带动北山地区中药材种植达到17万亩,示范辐射范围遍及榆中北山贡井、中连川、上花岔、哈岘等5个乡镇15个村。
带动贫困户发展机制定向衔接精准扶贫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定向衔接贫困户,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结合“一户一策”与农户签订帮扶协议,制定市场保护价,为农户垫付前期苗木款,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和市场风险,在贡井、上花岔、中连川、哈岘乡等5个乡镇15个村,扶持户农户种植中药材面积2万余亩。按照“折股量化、配股到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扶持贡井镇户建档立卡户,种植中药材余亩,有效解决部分贫困户前期投资不足,劳动力少等难题,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8年到年,通过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天津宁河区帮扶资金和村集体发展资金万元,农村“三变”改革省市专项资金、增资配股资金35万元,带动贡井等北山5个乡镇、清水、和平、金崖等8个乡镇共计户建档立卡户和20个贫困村进行入股分红,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充实了资金来源,为拓展产业链条提供了有力条件。如今,贡井等5个乡镇流转土地3.6万亩,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土地无人耕种和土地撂荒的问题,涉及农户多户,户均增加农民收入达多元,年均解决就近务工人员余人,年均工资性支出总额达余万元,当地务工人员年人均收入1.25万元,当地经济的发展驶上快车道,农民收入增加了,笑容挂在每个村民的脸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越迈越起劲儿。
第一书记陈先春
引导村“两委”提升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
陈先春(左三)了解村民困难
陈先春,男,党员,兰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科科长,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吕家岘村,他带领村“两委”提升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本领,发挥吕家岘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真正达到以党建促脱贫。在8到年期间,他为全村协调到户产业补助资金90多万元,协调各单位从党建、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吕家岘村进行帮扶。陈先春发挥农业干部的优势,积极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为吕家岘村多次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发挥本人专业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入户面对面的方式,指导养殖场户发展猪、羊、鸡等产业,做好动物疫病防控,降低疫病发生,增加群众收入。
作为第一书记,陈先春协助村上推进“厕所革命”工程。入户宣传政策,发放厕所改建宣传册和技术手册等,为了保证厕所修建质量和进度,为村上成立“厕所革命”指导组,及时解决厕所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督促修建进度,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修建任务,把“厕所革命”和“六改三清”结合起来,整治村容村貌,改变“脏、乱、差”,营造“洁、净、美”,今年新建厕所80个,公共厕所一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他入户宣传政策,发挥了“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服务员和指导员”等六大员作用,带头助力全村脱贫攻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潇旋程珊珊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