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市场 >> 正文 >> 正文

永修县小龙虾养成记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3/26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657314.html

本文转自:九江新闻网

7月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暨首届江西永修鄱阳湖龙虾节在永修县文体艺术中心开幕,来自全国23个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代表,推广系统、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相关协会代表,全国小龙虾产业一二三产代表参加活动。此前永修县还被中国水产加工与营销协会评为“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开幕式上被授予了“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永修县”牌匾。

办产业大会、获评国家级荣誉称号,永修县的小龙虾产业一跃成为新生翘楚。近年来,永修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稻虾产业,走上了一条“产业振兴、农民致富、生态良好”的长效共赢道路,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国字号招牌。

张小林摄

稻虾共生一亩水田赚两份钱

6月6日,永修县三角乡的稻田小龙虾迎来捕捞季,当地农民忙着捕捞小龙虾,为晚稻播种腾出田地。淦坊村下寺林组脱贫户熊小华乐呵呵地说:“养完虾就可以种稻,种稻的收入抵去土地流转费,又是一笔收入。”这种稻虾综合种养模式,被称为“稻虾连作”,即“一片水稻、一沟龙虾、一地两用、一水两养”,通过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互补,既增加了稻田肥力,又实现了一地两用,一亩双收。

永修县境内河湖众多,水利资源充沛,土壤肥沃,宜于耕种,素有“赣北粮仓”美誉,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长霜期,整体环境、气候、地理等条件非常适合小龙虾养殖。年该县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被评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也是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县。目前,全县可用于稻虾综合种养的农田面积达37万亩。截至年初,该县稻虾种养面积达12万亩,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6亿元。

永修县三角乡树下村“中国·稻虾乡里”种养基地小龙虾喜获丰收。

小小的龙虾,养成大大的产业,永修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积极探索“产业养成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第一步,政府引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稻虾产业专班,由专班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调度,科学指导全县小龙虾产业有序发展,结束以往分散式、小规模、效益低的农户自发养殖模式。以“示范引领、带动养殖、全域覆盖”的方式,引导永修30万∽50万亩农田开展稻虾连作,指导养殖户养好虾、养大虾,实现虾田增产、农户增收、永修增效。

第二步,高效聚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元,通过田水路电综合治理,实现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产能。目前,该县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到39.42万亩,位居全省前列,高标准农田建成之后,项目区土地流转率达到了95%以上。稳固农田水利基础,统筹余万元资金推进稻虾改造、田埂加高加固、道路硬化等设施建设,并投入8.4亿元实施了37项水利工程建设,为稻虾产业从“量变”到“质变”打下坚实基础。推进稻虾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的有机集合,水稻农药化肥减量约40%,每亩产量达公斤以上,有效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稻虾连作实行“两季虾一季稻”,预计每亩年增收2元左右。

第三步,强化保障。政策保障,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稻虾产业吸纳大量城乡居民、脱贫户、退捕渔民就业,超过10万人通过土地流转获益,土地流转从每亩元提高到元,养殖亩均增收元。技术保障,累计开办稻虾养殖技术培训班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对象达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余册,成立稻虾产业技术指导专家组,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金融保障,充分发挥惠农信贷通作用,对有资金需求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养殖户应贷尽贷,近年来,累计发放水产养殖贷款2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小龙虾保险,共发动养殖户购买小龙虾病害险面积达4万亩。

多点开花一个产业三方丰收

“县里、乡里和老百姓都非常支持养小龙虾,自去年引入项目后,我们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和万亩小龙虾示范基地建设,第一批成虾上市时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量在6万斤左右。”三角乡人大副主席朱祖仁口中的“项目”,正是在当地人人叫好的“中国·稻虾乡里”产业基地项目。

在建设中的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和永修小龙虾产业互联网基地,打造全省小龙虾交易市场。

年,全省无环沟稻虾养殖现场会在永修县召开,技术在全省推广。永修县作为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13个县(市、区)之一,这位“萌新选手”当时“稻虾连作”面积突破7万亩,小龙虾养殖企业达11家,综合产值近4亿元,小龙虾产业初具规模。在完成了对传统“环沟”养殖模式的突破后,“永修模式”吸引来了行业“老手”——湖北省潜江市的客商。

年11月11日,永修县与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公司——湖北潜网集团签订了总投资10亿元“中国·稻虾乡里”产业基地项目协议,项目落户三角乡,着力打造集育苗、养殖、加工、交易、仓储、物流、餐饮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争创行业标杆、全省示范。为全程保驾护航项目落地,永修县、乡两级共成立8个专班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等难题,代办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项目落地不到一周,便完成流转农田1万亩,40天就高标准完成万亩农田改造,创造了项目建设“永修速度”。

收虾现场——收虾人在检查龙虾的品质。

探索获真知,实践出灼见。永修县除了有“外援”,还因地制宜构建了本地特有的稻虾利益联结多元体系,“多点开花”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稻虾养殖,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丰收”,小龙虾产业升级路越走越顺。

逐步形成了“示范+全产业链”的长效态势。以“中国·稻虾乡里”万亩示范基地为依托,一座龙虾小城已初具雏形,办公大楼、电子商务大楼、物流配送中心、小龙虾食品精深加工厂、冷链仓储中心正在稳步建设中,并于今年6月开始陆续分批投用,通过将产业链接入潜网集团的全国性市场网络,彻底解决销售、物流难题。

逐步形成了“龙头+重点企业”的集群效应。已形成以三角、立新、涂埠、艾城等乡镇为核心,其他湖区乡镇分散发展的“核心+辐射”种养模式;以江西虾谷为龙头,润东、润田、锟铻等10多个基地产能供应的“1+N”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连片万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2个,千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10多个。

养殖户在承包的虾田中打捞龙虾。

逐步形成了“田租+参与种养”的创收模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稻虾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实现了农户增收,村集体还可收取每亩不少于元的管理费,带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村集体代管,村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同时,鼓励稻虾企业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广泛吸纳脱贫户、监测对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仅在核心区三角乡,全乡就有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养殖、田地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增收。

精致产业链一产“接二连三”融合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暨首届江西永修鄱阳湖龙虾节期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小龙虾产业暨永修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首届江西永修鄱阳湖龙虾节厨艺争霸赛、永修生态小龙虾品鉴会等活动同步举行。正如此次小龙虾产业大会的主题“打造稻虾生态田园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永修县向世人展现了“以做优做强小龙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姿态与决心。

年中国小龙虾产业暨永修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现场。(九江日报全媒记者包四华摄)

小龙虾在一产稳固基础上,二三产业持续发力。让物流“动”起来,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体系,支持本地物流快递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县域物流快递行业业务资源,建设县级农村电商物流快递分拣配送中心、镇村物流快递服务站点;让数字“游”起来,通过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电商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广永修小龙虾,全面提升小龙虾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产业“链”起来,以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打造“鄱湖虾城”连锁餐饮品牌,力争三年内跻身全国餐饮百强企业,目前,面积达余平方米的“鄱湖虾城”餐饮旗舰店正式营业,主要经营小龙虾单品类特色菜肴,可同时容纳余人就餐。

下一步,永修县将抢抓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发展机遇,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依托自然环境优势,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将55%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帮扶产业集群化发展。

——扩大产业规模。在守住粮食生产的底线基础上,充分发挥稻虾种养“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效益,力争今年底稻虾种养面积实现20万亩、年突破30万亩,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致富。

——打造产业体系。以一流的营商服务,助力“中国·稻虾乡里”项目尽快全面建成投用;实施永修鄱阳湖小龙虾“走出去”战略,健全交易体系,占据华东市场应有份额,不断开拓国内市场。

——推进产业融合。结合农旅融合发展思路,以农带旅、以旅促农,深入挖掘稻虾餐饮、垂钓、休闲旅游等,开发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唱响“鹤舞鄱湖·虾行天下”永修农旅品牌,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永修样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