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中来、又回归泥土,曾经是农业的本质。几千年来,农業生产总是使有机质在循环往复中完成一个个生命轮回。秸秆还田可以留下来自泥土的大部分养分,即使烧掉也会把钾和其他元素回归土地。而把畜禽粪便沤成农家肥,更是农民的种地常识。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绿色革命兴起,化肥、农药、地膜等石化产品、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工业和农业两大系统终于相会。在成功养活了越来越多地球人口的同时,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以及工厂化的养殖方式,阻断了有机物质在农业中的自我循环,一些地方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如今,我国以极大的力度,想要再把“绿色革命”向前推进,让工业和农业两大系统真正交融,系统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并由此进行一次农村能源革命。
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并指出这“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年,中国的1亿多个畜禽养殖场户,生产了万吨肉类、万吨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产奶类万吨,居第三位。如今,畜牧业的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近1/3。巨大成就的背后是日益严重的畜禽粪污问题。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这相当于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要产生44公斤的畜禽粪污。这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在洞庭湖区,周边养殖污水不仅排入地表水,还下渗到浅层地下水,导致湖区部分地区地下水氨氮超标,对湖区水环境和居民饮水安全造成影响。污水横流不是美丽乡村,臭气熏天不是小康社会,环境友好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倒逼下,各地养殖业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逐步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综合利用率从年的50%提高到年的近60%。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行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紧迫任务。”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在北京远郊的延庆区,国内大型蛋鸡企业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的万只蛋鸡,每年能为消费者产下5亿枚鸡蛋,但一年的鸡粪堆起来的话,可在一个标准足球场上堆10米高。如果处理不当,鸡粪对当地的水、土壤和空气将带来毁灭性影响。德青源下决心解决这一养鸡业最大的难题——用鸡粪发电。全自动机械清粪系统实现了鸡粪日产日清。地下密闭中央清粪带把每天的鸡粪直接输送到沼气发电厂。发电厂年产沼气万立方米,可发电万度。这套系统可以给家农户提供73万立方米沼气用作生活燃料,结束了当地农民伐薪烧炭的生活。“副产品”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种植优质果蔬和玉米,打通了养殖和种植的生态循环。
所有垃圾都是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畜牧业生产中最让人头痛的畜禽粪污也不例外。除了用作清洁能源,畜禽粪污的另一大用途是做有机肥,这也是目前各地主推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在有机肥产业规模较大的江苏,各级政府建立了财政补贴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机制,农民种田可以得到购买有机肥的补助。有机肥市场持续升温,推动了生产企业由“露天型、作坊式、季节型”向“机械化、规模化、全天候”的升级。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有机肥对培育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措施不能替代的。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施用传统的有机肥已经成为历史,发展有机类肥料是今后的重要方向之一。
专家认为,基于我国畜禽养殖小规模、大群体与工厂化养殖并存的特点,坚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结合,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能源化利用为补充,同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尽管各地都有一些探索,但业界大多认为,在支撑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利用的运行机制、补贴政策、科技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待解决。比如,和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成本高、见效慢,短期内会影响作物产量,加上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有机肥特别是液态有机肥既脏又臭,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还田利用技术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广普及。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说,让广大农民自觉地施用有机肥很难,因为农民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