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像蜈蚣产卵时身体呈“S”形。孵化期内,挖洞穴并堵死洞口,不吃不喝不活动。这时千万别惊动它,要不然它会把产下的卵全部吃掉后逃跑。”日前,笔者在淅川县仓房镇磨沟村毕家营组采访,群康蜈蚣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毕光果如是说。
年,毕光果兄弟二人立足仓房适合养殖蜈蚣的特点,放弃在市里投资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了七八个省,承包了村里的荒山丘陵,把自小玩大的几个伙伴吸收进来,成立了淅川县群康蜈蚣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养起金头蜈蚣来。
笔者看到,在合作社占地平米的室内养殖大棚里,依次分设着幼苗区、育种区、孵化区、成长区。32个方格蜈蚣巢的隔板上,用字母和数字标记着不同的生长类别。
“小蜈蚣爱吃甜食,经过3次冬眠6次蜕皮才长为成品蜈蚣。为缩短生长期,压缩成本,我们有成熟的人工加热技术,养殖10个月就能出售。蜈蚣有40条爪子,24个节肢代表24节气,每个关节里氨基酸含量都不一样……”一说起蜈蚣养殖,老毕就兴奋异常、口如悬河,“蜈蚣喜热怕光、喜湿怕水,爱喝露水,爱吃菜汁。我们设计方格蜈蚣巢,给它创造了仿真自然生存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它逃跑。”
每年惊蛰到清明,毕光果都会高价收购群众在野地里捉的蜈蚣,把野生蜈蚣与棚养的蜈蚣杂交,不仅提高了棚养蜈蚣的抗病、生长适应能力,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蜈蚣吃什么,饲料又从哪里来呢?”当笔者提出这些疑问时,毕光果就领我们走进了养殖棚旁边的黄粉虫养殖室,和基地二楼的面包虫饲养室。“为了解决蜈蚣饲料来源,我们养殖了万条黄粉虫。养殖的面包虫体重是黄粉虫的5倍,有节地、节水、节能源、节空间、节人力等优点,这两样虫都富含高蛋白,城里人都喜欢吃,市场前景极好。在我们养殖基地,黄粉虫和面包虫等是蜈蚣的主要食物。”毕光果介绍道。
中午时分,热情好客的毕光果极力挽留我们吃“蜈蚣烧烤”。夹一只忐忑不安地送入口中,轻轻一嚼,顿感焦、脆、酥、香,带着一股原生态土腥味,大家齐声叫好。窗外,山青水绿、碧空如洗;席间,无拘无束、相谈甚欢。聊的是家乡话,叙的是故乡情,交流的是“蜈蚣经”,展望的是好生活。
养殖地基能步入良性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从立项、规划、建设,镇党委政府都给予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