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向炎涛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下的一座西夏水库碧波粼粼,与远处古老的西夏王陵遥相呼应。这是中国中铁旗下的铁工投资负责建设、运营的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的一部分。而正是这样一个供水工程,让银川市百万居民用水实现了从地下水到黄河水的跨越,更是终结了银川市长达10年的缺水之困。
贺兰山下的西夏水库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对中国中铁旗下的银川中铁水务在解决当地用水难题、进行智慧水务试点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让居民安心喝上黄河水
银川中铁水务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过去,银川市无备用水源地,居民用水全部取自地下水,多年来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地下水源地水质日趋下滑,而且一到夏季用水高峰期就出现缺水、水压不稳定等问题。
年,银川市启动了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由中国中铁旗下的铁工投资负责建设和运营。项目没有选择重建地下水源地,而是从距离银川60多公里的青铜峡黄河金沙湾取水泵站取黄河水,经过管道流入贺兰山下的西夏水库作为调蓄水库,再通过自来水厂为居民提供黄河地表水水源。
这样一来,该项目既能解决银川市、石嘴山市等重点城市无备用水源地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当前水源地水质日趋恶化、水源地保护难度日益加大、地下水超采、工业园区地下水的替换等问题,并统筹兼顾该区域的农村饮水与城市供水一体化的改造。该项目已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的一项基础性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同时也纳入了国家重大水利项目。
西夏水库是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银川供水片区的主调蓄水库,承担着城市供水功能。银川中铁水务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银川市供水量重要的水源地,目前西线供水工程一期工程自年12月投入使用,日供水量最大能达到约81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1.99亿立方米,银川市两百多万居民从此喝上了黄河水。相对于地下水,黄河水的引入实现了水质好、水压稳、水量足的供水目标。
从60多公里外引入黄河水,水质如何保障?工作人员介绍道,黄河水在从青铜峡黄河金沙湾取水泵站到达西夏水库进行沉降后,会先流入水厂进行深度处理,经过机械搅拌、絮凝、沉淀、过滤以及紫外线消毒等一系列水处理工艺后,满足项指标才能流入市政管网,输送到市民家中。
在银川水厂,记者看到,水厂内设有一个先进的水质化验大楼,配套有多个专业化验室和各种检测设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化验室的检测设施设备都是国际一流水平,他们会对出厂水的浑浊度、余氯、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项目每2小时检测一次,每天对浑浊度、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耗氧量及氨氮十项指标检测一次;水厂配有的浑浊度、余氯、pH值及温度等在线检测设备,实现了关键水质项目的连续在线检测,能有效保障供水安全。
银川水厂是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工程的供水项目之一,目前,银川水厂总供水量已超过万m3,日最高供水量达到44万m3。经过水处理系统、消毒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生产控制和水质监测系统四大净水工艺流程后,银川水厂在高峰供水期间能够满足各个时段用水需求,保障了水量足、水压稳、水质达标的优质供水服务。
据悉,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二期工程规划至年,最高日供水规模将达到.1万立方米。将覆盖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总计解决8个县区多万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规模化养殖用水和工业产业用水需求。
打造智慧水务标杆
银川水厂中控室在线监测平台
在银川水厂中控室,记者看到,一张大屏幕就可实现对水厂各个流程的实时监控。工作人员介绍,水厂内安装了多个监控摄像头,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安装了水质自动化监测设备。通过在线监测平台就能够实时查看进出水口浊度、PH值、余氯等水质数据,保障满足最后一公里“龙头水”的水质和水压需求。
这是银川中铁水务集团打造的智慧水务信息化体系,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屏监测”,全程监控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真正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物联,从龙头到用户的互联”。
“水量、水质、水压,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取水、制水和供水自动控制无人值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打造智慧水务新标杆。”银川中铁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介绍,年,银川中铁水务集团与中国电信宁夏公司签署了《智慧水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创“互联网+智慧水务”的创新试点,拉开了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水务领域创新应用的序幕。
在银川中铁水务金凤区营业二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如今,依托“互联网+”,用户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