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代表着我国日益发达的通信网络和社会信息化。它让社会更智能、更高效,让生活更美好。云端之上,我们见证村民们如何借助信息化渠道助力脱贫,留存好三湘大地上精准扶贫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目睹湖湘儿女砥砺奋进的矫健身影。
本次系列采访,记者们将走进田间地头,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记录下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在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发掘其中的好故事、好经验、好模式,一起为这场脱贫攻坚战鼓与呼,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凝聚乐观奋进的力量,展现社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华声在线记者赖泳源通讯员陈吕芳向明中摄影张圣曜
(岩头寨村通过“村村享”平台一键喊话功能,向村民传达各类信息。)
“村民朋友们,大家好。现在给大家播报一则消息……”8月6日上午,记者一走进岩头寨村,就听到清晰的广播声传来。原来,这是中国电信“村村享”平台的一键喊话功能,帮助村民获取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可覆盖方圆两公里范围。
岩头寨村是湖南边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的一个小村庄,是古丈县1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该村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中国电信湘西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借助通信网络优势,扶助多个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茶叶、油茶、生猪养殖等产业,顺利实现“户脱贫、村退出”目标,为精准扶贫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络连接信息,贫困户利用手机学技术
这里山高陡峭,村寨在大山脚下,要走出去,必须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盛夏时分,山间丛林逼退了炎热的“侵袭”,让这里凉爽舒适,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也使得这个村落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电信湘西分公司扶贫工作队的到来,很快替岩头寨村织就了一张脱贫致富信息网,甩掉了贫困。
(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在检修设备,确保通信网络服务良好。)
张亚勤一家人原来住在山里的老房子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偶尔有鱼儿出去卖,勉强维持生活,家里四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年,他们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那时候山上一点信号都没有,像座孤岛。”张亚勤说,回想起那段生活时光,与世隔绝一般。为了接通网络,中国电信湘西分公司花费十几万从山脚架设光缆连接到她家,并且开通了IPTV。“现在手机信号很好,看电视也非常清晰。”
为了帮助张亚勤脱贫,村里和扶贫队帮助申请5万元无息贷款。她利用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种植4亩水稻、1亩莲,养殖多只鸡和多只鸭子。一下子,山间平原热闹了起来。另外两户也迁来此处并发展生产。
(放羊时,张亚勤还不忘拍摄视频发送给客户。)
脱贫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她发现有只鸡拉出白色排泄物,没多久就死亡了。可怕的是,接下来十几只鸡遭遇同样症状,不明不白地死亡,损失上千元。“我都蒙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赶紧上网搜索,才发现是种传染病,赶紧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网络接通后,住在大山也能联系客户,一家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日子比之前好多了。”她说,山里养殖的鸡鸭颇受大家喜爱,销路还不错。
网络链接产业,合作社“触网”卖茶到全国
(“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绿茶产业。)
古丈毛尖,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在岩头寨村,大片山地被改造成了茶园,青青茶叶在雨水滋润下透着清新,恣意生长,一派生机。
中国电信湘西分公司驻岩头寨村工作队队长向建波告诉记者,这是扶贫队和村里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建起的多亩茶园。“流转费用大约每亩给农户元。”他说,除了土地流转费用,照料茶园也有收入,这让贫困户在家门口也能就业。
(岩头寨村村民在茶园里采茶。)
如何发展绿茶产业,扶贫队可是下了一番功夫。除了向村民介绍绿茶产业项目,他们还要动员贫困户参与,操心土地流转。此外,还邀请茶叶专家上门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贫困户学习茶树管理。
“我们的茶叶品质非常好,在市场上不愁卖。”合作社负责人翟大超告诉记者,茶叶既通过县城的商铺售卖,也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