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徐州用好用足土地政策打好打赢生猪保供战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2/15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徐州讯(记者张扬通讯员张洪武黄帅)5月初夏,在位于徐州铜山的牧原集团生猪养殖基地里,数十万头生猪正欢快地进食。基地周边,占地50亩的二期生猪养殖配套工程已完成建设用地手续,将作为饲料生产和冷链运输中心拓宽生猪养殖产业链。

土地是保障生猪养殖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当前生猪稳产供保任务艰巨的形势下,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吃透”土地政策,提升供给能力,打出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组合拳”,有力促进生猪生产供应。

政策扶持提升供给

提升生猪产能,保障群众“菜篮子”,先从解决养殖场面临的土地供应难题开始。日前,徐州市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用好用足土地支持政策,对符合设计标准条件的生猪养殖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我们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时,就要考虑到新增生猪养殖用地的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处长杨林介绍,徐州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丘、荒滩”四荒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开展生猪养殖,对涉及生猪养殖配套建设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红线的,可使用地方预留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通过编制村庄规划予以解决。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明确了生猪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附属设施用地规模亦可突破15亩上限等政策,这将为生猪养殖用地提供保障,有利于社会资本向生猪养殖业投入。

年以来,徐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完成49个规模化生猪养殖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总面积达亩,其中睢宁县、邳州市、铜山区三地生猪养殖用地在亩以上。

靠前服务应保尽保

“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公司决定扩大生猪养殖产能,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年出栏30万头的规模养殖场。但养殖场项目的占地面积大,想找到这样一块合适的连片地恐怕很难。”让徐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经理刘爱国没想到的是,在与睢宁县官山镇政府对接后,当地的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安排专人跟进企业用地需求,共同“选地”。

一番选排之后,官山镇楼张村提供了符合生猪养殖条件的亩项目用地,“从选址到设施用地备案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2个月,为企业发展争取了时间。”如今,养殖场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夏就可建成投产。

作为农业大县、生猪养殖大县,温氏、新希望、牧原、正邦等一批实力强劲的企业在睢宁县内投资生产,该县规模生猪养殖项目个数和养殖面积均位列全市第一。年以来,睢宁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保障规模生猪养殖项目12宗,总面积亩,预计年出栏量万头。

“我们作为要素保障部门,要有主动靠前服务的意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及时掌握企业用地需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张健认为,政府的要从“审批者”变为“服务者”,当好“店小二”,做好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在选址阶段提前介入,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用地难题,坚决保障项目落地投产。

批后监管持续跟踪

在对符合设计标准条件的生猪养殖用地做到“应保尽保”的同时,徐州落实上级政策、简化用地取得程序,对于选址符合相关政策的项目,由企业与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并签订用地协议方式即可获得用地,在当地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备案后,便可动工建设。

程序上做“减法”,服务上做“加法”。徐州在坚守农地农用的前提下,帮助企业转型发展。以铜山为例,该区生猪养殖产业起步较早,15个规模生猪养殖项目实现了生猪年出栏86万余头的产能。“在用地供给紧张的条件下,我们仍预留了亩规划空间,来拉伸生猪养殖企业产业链,对生猪养殖所需的饲料厂、加工屠宰等用地优先安排空间和指标,助力生猪养殖企业走深加工模式,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铜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颖谈到。

用地有保障,监管有保证。审批流程简化后,自然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将工作重心放到持续跟踪服务企业和强化批后监管两个方面,建立巡查制度,利用无人机等新技术设备,及时跟踪生猪养殖用地建设经营情况,杜绝企业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坚守农地农用的底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