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李山村特色养殖让农民更红火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3/23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http://m.39.net/pf/a_4784987.html

走进施甸县太平镇李山村月月富合作社养殖基地,一个年轻人正在忙碌着用菜叶和包谷面、麦糠搅拌饲料喂鹅,多只小鹅围着他跑来跑去。合作社理事长杨光富说:“这个小伙子叫杨文从,是李山村的建档立卡无房户,加入合作社后就开始向公司技术员请教学习和手机上视频学习养鹅、养鸭的技术知识,很有理想。”

杨文从是李山村大山后一组的建档立卡户,分家后,自己独个居住在一间小平房。近两年来,他一直游离在安徽建筑工地务工,自从月月富合作社建立起来后,就开始参加合作社从事养殖管理。杨文从说:“今年已经41岁了,长期在外漂泊也不是事,很想回到家乡创业,稳定收入后娶妻生子,一直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合作社建起后,我就开始参加合作社,一边在合作社务工,一边学习养鹅技术,想着把养鹅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

杨光富介绍,合作社自去年8月份建成以来,已经有5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有38户建档立卡户,还有一些残疾户。目前,合作社刚起步,在基地示范养殖只第一批鹅苗,旱鸭多只,带动农户养殖多只。刚开始考虑建立合作社的时候,考察了很多产业,养猪、羊、鸡这些传统养殖业,风险大、效益低。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后,了解到大理祥云一家养殖场大力发展养鹅产业,养鹅成本低,并且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市场需求量大。合作社就与这家养殖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从厂房建设到种苗提供、养殖技术管理、市场销售上为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

提起养鹅的前景,杨光富指着养殖场里毛茸茸的小鹅说:“这多只鹅,从进购初期每只一斤不足的重量,到现在养殖了20多天已经达到了三斤多一只。”他还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鹅成本低、还不耽误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可以一次轻松养成年鹅多只,三个月出栏,一批鹅可以收入0多元的纯利润。成年鹅出栏前,就可以及时的进购小鹅,一年可以养殖六七批,轻松收入一万多元。”

月月富合作社实行“合作社+村委会(经纪人)+养殖户”的发展模式,以月月富合作社为依托,利润分成养殖户占70%、合作社20%、经纪人10%,将养殖农户单项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能有效提高养殖品质、拓展市场,真正做到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要创收增加财富。在养殖方式上,月月富合作社还充分利用周边蔬菜种植基地的滞销蔬菜作为小鹅们的主食,整合基地周围的多亩林地放养,坚持走生态化养殖路线。

在中西山村民小组杨洪杰家的卫生圈里,养殖了50只鹅和50多只鸡。主要以跑运输为主的杨洪杰说:“近两年养猪也不太好养,比较看好养鹅产业,参加合作社后养了50只鹅,也不用投入太多的包谷成本,就靠媳妇一个人拔草喂鹅,压力不大,今后还要计划养1千多只。”

“目前,合作社外出取经学习了火焰醉鹅和火焰醉鸭的加工制作技术。养殖3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与一些餐饮饭店达成销售协议销售成品鹅、鸭多只。”杨光富介绍,在摸准养鹅技术和市场销售后,合作社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计划每年销售鲜鹅两万只以上;要购置脱毛机等设备,销售鹅毛的同时,加工腊鹅和火焰醉鹅等产品,开设特色餐馆,把施甸县太平镇打造成“白鹅之乡”。

县审计局驻李山村扶贫工作队员杨成明说:“月月富合作社带动的不止是产业发展,更是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自合作社建起后,每天都有大批的群众到合作社参观学习养鹅和养鸭技术,晚上开展文艺活动,搭建起了和谐发家致富的桥梁。”

郭金灿张一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