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PLA)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生态友好的传统石油基塑料替代品。然而,基于PLA的产品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缓慢,通常超过2年以上。这就可能在PLA制品规模化使用后导致大量PLA堆积。
近期,南方科技大学孙大陟课题组利用人工培养的生物质硅藻(DFs)来调控PLA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掩埋在自然土壤中,其降解时间从24个月缩短至3个月甚至更短。结合实验数据和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的降解机制,为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可调控降解提供了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期刊上(UltrafastBulkDegradationofPolylacticAcidbyArtificiallyCulturedDiatomFrustules,Compos.Sci.Technol.,,.)
硅藻壳是由海洋养殖硅藻去油去脂后提纯得到的多孔硅,与普通二氧化硅相比,DFs纯度高,抗压强度大,比表面积大,表面羟基数量多,可与PLA形成有效的氢键作用,提高界面相互作用力。
图1硅藻壳的制备及PLA/DFs复合材料的制备
研究表明,DFs改变了PLA的降解行为。在3个月的自然土壤中,纯PLA树脂通常经历surfaceerosion,降解速率很慢,力学性能和形貌几乎未发生本质变化。而PLA/DFs复合材料主要经历bulkerosion,在第四周之后,其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内部结构也变成疏松多孔,且孔洞随着降解进行不断变大,直到材料发生内部出现缺陷,材料性能失效。
图2PLA/DFs复合材料降解过程中力学性能变化和形貌变化
降解行为的改变主要是由于DFs的诱导效应。研究发现,在降解过程中,DFs周围不断生成了一些短微纤晶,这些纤维晶的生长造成了内部裂纹的发展。与宏观施加外应力造成裂纹扩展相似,这些微纤晶尖端的应力场很大,其裂纹强度因子远高于材料自身的断裂韧性KIC,因此,裂纹在DFs诱导下快速发展,相应的水分子会快速进入到裂纹尖端周围,相应的水解速率也大大提升。
图3应力场与裂纹尖端强度因子分析
综上,实验数据和仿真分析结果都表明,DFs可以很好地调节PLA的降解行为。
论文第一作者为南科大-哈工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李涛,通讯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孙大陟副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基金,深圳市兆凯生物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