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当代年轻人返乡现状95后成了非遗传承人,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4/7

他们是一群有想法、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开直播、制作酿酒、做花匠……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非遗传承人

湖北武汉,26岁的柯进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如今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这位“95后”小伙年幼时父亲意外去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助母亲补贴家用、照顾天生残疾的哥哥,他自小跟随爷爷学习古法酿酒技术。大学毕业后,柯进选择返乡创业。这个“95后”大学生,帮助家庭脱贫,还成为非遗传承人。年4月,“柯进生态原浆酒制作技艺”被列入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年开始,柯进还尝试自制当地特色的麦壳小食,根据零食市场的流行趋势设计口味和包装。年,柯进的手工制作麦壳产品累计销售余斤,营收1万余元。作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和回乡创业的代表青年之一,柯进的心愿是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乡村振兴之路:“让更多的村民享受新时代的发展,和大家共同走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小伙返乡做电商,带动多贫困户增收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我们走进县扶贫基地……”吴杰在直播中。受访者供图

他叫吴杰,是安徽省凤阳县商务局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燃灯社区综合服务点的一名电商扶贫网点负责人。近年来,吴杰通过线上助农直播、线下寻找采购商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年,吴杰正式试水直播销售农产品,从第一次一个多小时的直播嗓子都喊哑了没有一位观众,到拓展售卖范围什么农副产品都卖,他探索出了适合线上销售的产品。

吴杰回忆,那段时间直播有了一定效果,一天总算能卖出几单。“西瓜哥”吴杰(左)在直播中

这些年,通过了解市场价、严格把控品质,吴杰卖出了自己的口碑,帮助凤阳县15个乡镇的西瓜、黄桃、甘蔗、洋芋、玉米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仅年上半年,他带动多贫困户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余元,获评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吴杰在直播中吃甜瓜未来,吴杰想开一座农产品深加工厂,打造特色本土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实现创业梦。“如今咱农村的年轻人太少了,我带头做‘新农人’,如果做好了,就能让大伙看到在家乡的发展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

“90后”大学生返乡,做花匠种出种月季

安徽巢湖“90后”何孝霞,大学专业是会计,她辞职回乡创业,种植出多个品种的欧洲月季。这位戴着眼镜、娇小秀气的“90后”姑娘,从小在烔炀镇三份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她干过会计,做过扶贫专干,却总有一个梦想占据心头——回乡创业。

最终,何孝霞辞去工作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何孝霞(左一)在基地为新品种翻土

年,何孝霞通过市场调研发现欧洲月季花期长、花型大、颜色多、品种全、一年能多次开花、四季均可种植,在城市园林绿化、家庭、新建小区、美好乡村建设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她的基地种植规模达25万株,种植欧洲月季品种达余个,培育欧洲月季苗余万株,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成功注册了自有品牌带动村民就业,年为村民增收10万元。返乡创业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何孝霞呼吁更多有想法、有能力、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90后”返乡青年,科技育牛闯出一片天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刘晗炜辞去工作,一门心思扎在了养殖合作社。5年前,刘晗炜的养牛场还是个砖厂。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刘晗炜关闭砖厂,开始转型从事肉牛养殖,组建了养殖合作社,投身精准扶贫事业。近年来合作社带动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母牛84头,与农户订立了青贮玉米和玉米秸秆收购合同,确保应收尽收,“以前这些秸秆都卖不了,秋收后被焚烧了,现在合作社全部收购,这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刘晗炜说。“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

刘晗炜发现,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前几代和当地优质黄牛杂交,从肉质、出肉率都能达到最好效益。为此,他又投入到杂交培育当中,育出适合当地农民养殖的最优品种。刘晗炜充满信心地说:“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致富,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培育好良种肉牛,带动更多农户收益。”

返乡川妹子,带乡亲种水稻致富

她放弃城市生活返回农村家乡,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面貌,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带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

……

她叫邓小燕,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年,25岁的邓小燕放弃沿海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她成立了一家公司,用“一根电线+一台电脑”,打造“互联网+产业振兴”的运营模式,试图把家乡好品质的贡米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从小没种过庄稼,分不清小麦和韭菜的邓小燕,这条创业路走得既艰难又心酸。年,邓小燕引种越年再生稻亩试种失败,全部亏损。她几度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不管再艰难,就算跪着,也要走完。”深思熟虑之后,邓小燕重拾信心,四处求学考察。她走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沟通,也走到农科院学习种植水稻方面的专业知识。渐渐地,她由“都市白领”进化成了一位地道的“新农人”。她的贡米质量稳步提升,口碑也逐渐好起来了,收成也日益增长。目前合作社已经带动了8个乡镇19个村,助力户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在村里,60多岁的大爷大妈叫邓小燕“小燕姐”。在“小燕姐”的公司里都是“90后”年轻人,邓小燕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中来。

多年来,国家及各地出台青年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逆行”回到乡村。仅在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就达到了万人。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创业如爬山,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冲向更高的山头。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