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永顺民生党建引领14万贫困群众走上幸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5/2

新湖南客户端7月22日讯(通讯员向江)“这次请湘西老爹公司技术员帮我们培训真是及时,解决了当前猕猴桃生产培管中的难题”。7月17日,永顺县芙蓉镇科皮村猕猴桃种植培训现场,贫困户罗治明对村党支部感慨万千。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党建+民生+脱贫”工作方法,不断提升14万余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第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1%。

阵地建设一个不能少

“政府办了一件好事,修了村部楼,我们老百姓办事可以不出村,方便多了”。近日,在该县颗砂乡白龙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谢根才如是说,感激之心,喜于言表。

“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事关民生大计,是我党的战斗堡垒,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各村一个都不能少,大家要抓好落实”。说起服务平台建设,该县高坪乡党委书记覃基星对县委书记石治平的讲话记忆犹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该县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将此项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和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同时,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筹资2.6亿元,对全县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提质改造,一栋楼房接着一栋楼房干,一年接着一年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

目前,全县个村(社区),建成集基层党建、产业扶贫、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个,实现村级单一办公场所向多元服务阵地的重大转变,为建强支部、保障民生、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群众一个不能冷

“惠民政策到位了吗”、“当前产业发展有什么困难”、“对我们工作有那些建议”,这是该县党员干部“访民生、促脱贫”常态化服务的一个生动场景。

据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延堃介绍:近年来,该县用绣花功夫把党建、民生和扶贫深度融合,实施一系列惠民举措,让党建有民生“温度”、民生有党建“底色”,使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初心。

针对党员干部工作职责不清,制定岗位承诺和限时办结制,确保服务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针对服务群众不主动,实行坐班值班、全程代办服务、党员积分管理等;针对村级干群关系紧张,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回应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年该项制度获评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一桩桩一件件服务实事中,该县党员干部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好口碑。润雅乡署科村70多岁的张石生逢人便说:“现在的干部真好,比自己的儿女都靠谱,时常问寒问暖,不忘记不冷落他这个留守老人”。

共同富裕一个不能缺

让每一位群众走小康路、过上幸福生活,是该县的奋斗目标。今年,该县在个村推广“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基层党建、社会民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全县要实现共同富裕,只有重点突出支部引领和产业支撑,才能真正让农民钱袋子长久鼓起来。”县长陈海波说。截止6月底,该县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等带头组建互助小组个,建成创业协会个、产业基地个、产业互助组织个,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的实现。

同时,该县整合部门优势、项目优势、制度优势,按照“一乡一村一品”要求,由组工干部联点,在23个乡镇重点打造23个“互助五兴”示范村。还建立“互助五兴”公益积分超市,正向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在共同致富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一个人落伍。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该县灵溪镇司城村贫困户彭国斌朴实的话语,说出了基层党建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县里派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村里建起党群活动中心,全村人搞起了乡村旅游、黄桃产业和湘西黑猪养殖,家家忙创业、户户比收入,幸福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