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养蜂场,由蜂群三部分组成,一是种群,二是生产群,三是生产预备群。
一、种群
种群开始是由名场家引进的意蜂、喀蜂、东北黑蜂,又从当地的养蜂专业户选购十多群比较好的蜂,进行自然杂交,繁殖后,从中选优,形成有杂种优势、适合当地饲养的蜂群。为了防止退化,每过三四年又从名场家引进意蜂、喀蜂、东北黑蜂种王。我视培养雄蜂和选育蜂王同等重要,每年春繁先培养强壮的雄蜂,再育王。
二、生产群
生产群是由种群繁殖分出来的。我场是定地养蜂,以生产蜂蜜为主,其它产品为辅。我地春夏两季没有大宗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只有零散蜜源,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蜂采的蜜只够繁殖用。秋季有两大蜜源植物流蜜;一是荆条,二是向日葵;流蜜期一个是7月份,一个是8月份,两个流蜜期是紧接着的。我就利用春夏的零散蜜源培养强群,迎接秋季的荆条和向日葵两大蜜源,夺取丰收。
春夏两季能不能利用零散蜜粉源繁殖大群;大群到了荆条、向日葵两大流蜜期,能不能连续作战,坚持两个月;能不能做到既能夺取蜂蜜丰收,又能繁好适龄越冬蜂,这是对种群的考验,对生产群的考验,也是对养蜂人技术的考验。我从经考验后的蜂群中,选择优群,又列入种群部分。这样,反复考验选优,形成了适合当地饲养并有杂种优势的蜂群。
三、生产群
到秋末冬初,有5框以上适龄越冬蜂,就单箱越冬;三四框足蜂的两群同箱隔室越冬;两三框足蜂的两群选留一只王,合并越冬。安全越冬后,到下年春繁,新老蜂交替了,我就培养雄蜂,育王,换王。我一般是不用老王做生产群的。
在上年就培养下年的生产预备群。种蜂部分和生产群部分,都要培养下年的生产预备群。培养的方法是,在继箱上开后门,巢继箱之间开始不加隔王板,让一部分工蜂走后门习惯了,到大流蜜期到来之时加隔王板,走后门的工蜂在继箱储蜜,比走巢箱再到继箱省时省力,产量高。
在荆条流蜜后期,将隔王板换成隔蜂板,继箱上有三五框足蜂仍走后门,形成无王单群,过两三天,将培育的将要成熟的王台介入,处女王交尾成功后便成为一个分蜂群,繁适龄越冬蜂,到秋末冬初有5框足蜂,移入另外巢箱越冬,安全越冬后,下年春繁为生产群。多余的继箱分蜂群,用作与下面巢箱群合并。方法是在秋末冬初先去掉巢箱内的老王、过两三天,将巢继箱之间的隔蜂板换成通气的纱盖,再过两三天拿去纱盖,上下合为一群,准备越冬。
我也用常规培养副群的方法,培养下年的生产预备群。
我的蜂场,如不遭受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是逐年扩大的,所以我每过两三年出售一部分生产群,这样能增加一些收入。因为我的蜂群生产力强,较容易出售。
我一直沿用上述场内蜂群安排法养蜂,效益较好,但也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它。
蜜蜂养殖技术|育王
蜜蜂养殖技术|对多箱体养蜂的一点体会
蜜蜂养殖技术|联合分蜂法
蜜蜂养殖技术|养蜂蜂群加脾及饲料
蜜蜂养殖技术|老杨的数控养蜂法
蜜蜂养殖技术|高寒地区蜂群出窖前准备及出窖后管理
蜜蜂养殖技术|对实现规模化养蜂的八点建议(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