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这种模式养猪年入1000万,新农村创业教

来源:养殖技术 时间:2023/2/8

[创业概述]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养猪,加上科学管理,让“双利牧业”上了新台阶,胡亚云尝到了养猪创业致富的甜头,也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村干部,她致富不忘乡亲,在发展养猪生产中,采取“专业户+散养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为村民提供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今年44岁的胡亚云,是晓塘乡农村创业妇女中的佼佼者。20年来,从借钱购买10头猪仔试养,到余头规模养殖,再到创办象山双利牧业公司,她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当地传为佳话,被誉为“养猪女状元”、“致富女强人”。

年5月,那时,农村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她全家祖孙三代8口人,共有8.4亩承包地,土中刨食,只能解决温饱。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充分发挥家里劳动力多的优势,另辟致富门径。胡亚云在和家人商量后,借钱盖起两间猪舍,买来了10头猪仔。由于小打小闹不成规模,加上缺乏养猪技术,当年不但没有赚到钱,还亏了本。家人埋怨,自己懊悔。经历了创业曲折后,她与家人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她虚心向有经验的饲养户讨教聆听浙农大教授、美国博士执教的饲养专题讲座。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刻苦钻研,她掌握了养猪技术,较好地把握猪仔、育肥猪、成年猪和母猪的消化特点与生活习性,把握有利时机,满足它们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同时注意夏季防暑、冬季保温,做好猪舍清洁卫生,保持栏舍干燥。从而促进了猪的正常发育生长,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年后,她的养猪场初成规模。猪舍面积扩大到平方米,猪存栏数增加到头。年,她与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猪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科研项目,积极打造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她还与丈夫起参与了宁波市畜禽养殖高级研修班学习,当年9月,她申请了“曙升”商标,年2月正式启用。同时还申请“无公害猪肉”.饲养“象山特色猪”,成立配送中心,向县内机关食党、酒店、餐厅、超市、菜场等供应“土猪”肉,年3月成立了双利牧业有限公司,总资产为万元,猪场占地面积15.6亩;年2月扩建座落在双连峙村的猪场,占地面积10亩,作为繁殖仔猪基地。同时在定塘镇设有养殖分场,专门饲养商品猪,两个基地生猪年存栏头,当年创产多万元。

年9月5日,她丈夫在为新扩建猪场安装用电线路时不慎触电身亡。胡亚云犹遇晴天霹雳,悲痛欲绝。但她还是挺住了,为实现年存栏余头、出栏0余头的目标,她会同叔弟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筹集扩建猪舍资金。年10月初,胡业云向乡妇联提出“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申请,经农村信用社审核同意借贷30万元。她利用这”资金在定塘镇叶口山村扩建占地20亩的商品猪养殖基地,增创产值万元。

公司发展了,但胡亚云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作为一名村干部,她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规模效应,为村民致富提供有利条件,她在发展养猪生产中,采取了“专业户+散养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专业户负责提供猪件,技术咨询,购销信息等,为散养户服务。形成了产前技术咨询、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组织服务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解除了散养户的后顾之忧。还向一些困难的村民提供猪仔,为他们垫本,并在技术上毫无保留的传、帮、带。许多农户以养猪带动多种经营,种植柑橘、葡萄,养殖水产,不断增加经济收入,仅年,全村养殖户人均增收元以上。同时,胡亚云还充分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对全县生猪养殖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建议生猪养殖也要标准化、生态化、科技化、品牌化、产业化,并将自己的养殖技术经验倾囊相授,为全县的生猪养殖业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

胡亚云向困难的村民提供猪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