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艰不拆,创业不易。我想举起火把,照亮我,也照亮你
现在城乡差别已经很小很小了,农村也能上网。
所以现在农村创业也不限于养殖和基建了,互联网创业也不错。
尤其现在短视频正是风口,打开手机,各种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
这几天我就想,我这么喜欢音乐,加工制作音乐短视频,怎么样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我想到了版权。
以前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过一些这方面,都是刚开始没啥事,但以后没准儿版权方的律师函就过来了,要求赔偿侵犯版权的费用若干若干W。所以索性就音乐版权做些功课。
01音乐版权小知识
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版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词、曲版权,录音版权,表演者权益。如果我们用一首歌做原版原唱的时候,需要同时拿到以上四种权益的许可。如果我们拿一首歌来翻唱或者现场演绎,只需拿到词、曲版权即可。
音乐版权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会涉及到不同的引申权益,比如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翻唱权、公播权、改编权、同步权、复制权等等。
比如我们需要一首歌作为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同时该视频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拿到词、曲版权,录音版权,表演者权益的同步权及互联网信息传播权。同时音乐版权的收费会根据使用的区域、使用授权的年限来独立计费。
02音乐版权的常见误区
①日常视频使用BGM(背景音乐)是否算侵权?
判断是否侵犯著作权并不在于使用场景,而在于使用者是否取得了著作人的允许。内容的非商用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网上下载的音乐,只要有公司在未取得授权就将音乐进行剪辑和公开传播的行为,都属于侵犯了著作权。
②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上我付费下载的音乐,能否当作BGM?
在没有获得授权的前提下,随意在视频中添加从音乐平台上免费或付费下载的音乐进行传播,都是一种侵犯了著作权权益的行为。因为QQ音乐或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它提供的下载、试听、会员服务都是指在平台内用户收听的行为,而不能作为商用音乐进行授权。
③使用少于20秒是否算侵权?
按照《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和法院判决案例,使用音乐的时长并不能作为是否侵权的判决标准之一,仍取决于是否获得了音乐版权著作方的许可。
④短视频侵权,平台需要承担责任吗?
根据避风港原则,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如果平台能够在接到通知书之后封锁侵权人的作品、表演、视频链接,即只提供空间服务,不制作网页内容,那么就不承担侵权责任。
但红旗原则同样规定,如果侵犯著作权,主要指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是红旗一样飘扬,平台方不能装作看不见或者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平台方不移除侵权信息,就算著作权人没有发出通知,也应该认定第三方是侵权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音乐在短视频创作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与视频两者相辅相成,维护版权即是保护原创音乐。如今,音乐版权正版化是大势所趋,内容创作者及MCN要树立版权意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03有没有免版权音乐?
PD音乐是免版权的。这里有个技术性名词就是:公共领域音乐(PublicDomainMusic)。
公共领域音乐是人类公共的财富,不属于任何人或团体,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随意使用。无需经过授权、无需付费以及无需进行任何声明。
公共领域作品的来源包括:
1、创作时间早于年的美国音乐作品(MusicalWorks);
音乐分为音乐作品MusicalWorks(如音乐曲谱、Midi文件等)以及录音作品SoundRecordings(数字音频文件、CD或黑胶等)两种形式。这里所说的音乐作品特指纸面上可以“看”的MusicalWorks,并不包含可以“听”的录音作品SoundRecordings,早于年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公共领域作品,而早于年的录音作品并不一定是公共领域作品。
根据欧洲各国的法律,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大师作品都属于公共领域作品。当然,并不是看到巴赫、莫扎特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创作早于年)就可以认为一定是公共领域作品,认为只要与他们的名字挂钩就一定不会侵权了,这也未必。
没错,他们的乐谱的确是公共领域作品,使用这些乐谱时不需要考虑版权问题,但是演奏这些乐谱的录音作品却不行。因为在这些古典音乐作曲家在世的时候,留声机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爱迪生在年发明出了手摇留声机),声音是无法被复制的,我们今天听到的古典作品都是现代音乐演奏家进行的演绎,表演者权属于演奏家(比如SviatoslavRichter、BennoMoiseiwitsch、马友友、郎朗等)或乐团(WienerPhilharmoniker、BerlinerPhilharmioniker、LondonSymphonyOrchestra等),录音制品权属于古典音乐厂牌(RCAVictor、NAXOS、BBCLegends等),这些录音作品都是受版权法律保护的。
2、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版权保护期已经到期;
我国的音乐保护期保护时间为作者一生及去世后50年,欧美国家的音乐保护期时间更长,为作者一生及去世后70年。美国对于音乐保护期存在一些更长的特殊规定,若作品是匿名或者使用假名的,被保护期限至出版后95年为止,或者自创作之日算起至年后为止。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生日歌,生日歌的版权保护期直至年(通过法院判决判定)才结束,生日歌给版权公司华纳公司多年以来带来了巨额收益。
3、创作者自愿将作品放入公共领域;
有的创作者自愿捐献自己的作品,创作者一开始就声明放弃了自己的版权,将作品作为公共领域音乐,有很多类似的公共领域捐赠社区网站。比较知名的包括非营利组织Creative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39.html